印尼、菲青農來臺培訓逾5百人 深化臺灣農業交流
農業部推動「外國青農在臺實習計劃」,目前與印尼、菲律賓籤合作協議,兩國來臺接受專業培訓的青農有500多人,不但深化臺灣農業與國際的交流,也有助提供農場人力需求。
農業部推動「外國青農在臺實習計劃」,並於民國108年與印尼、菲律賓兩國簽署合作備忘錄。
農業部東區農業改良場今天發佈新聞稿,目前有5名印尼青農分別在臺東「好時果子」農場及「布穀拉夫武陵農場」實習,參與果樹與蔬菜栽培、田間管理、有機耕作、病蟲害防治、採收與分級包裝等實務工作,學習臺灣先進農業技術,爲未來返國後的農場經營奠定基礎。
「好時果子」農場主林沛縈給予印尼青農正面肯定,並表示印尼青農學習能力強,已能獨立協助多項農務工作,展現高度潛力;「布穀拉夫武陵農場」農場主陳孝偉說,雖初期因語言略有障礙,但透過鼓勵學習中文,印尼青農已能閱讀作業表單,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臺東農改場表示,透過實習計劃,印尼青農不僅掌握實務技術,更深入理解臺灣農業發展模式,期盼他們回國後,將所學應用於當地農場,進而成爲臺灣印尼農業合作的橋樑,深化臺灣與國際農業連結,爲雙邊農業合作帶來更多可能性。
農業部統計,目前已有582名外國青農,於臺灣農、畜、禽及養殖業完成實習計劃返國。外國青農在臺期間,經過1年的落地職能培力專業訓練,多數已能夠獨立運作單一專業技能與簡易農場經營,協助農場營運,透過實際參與蔬菜、菇類、果樹、花卉、漁產及畜牧等產業的農場工作,除加強自身實務能力,展現雙贏農業交流成果,也對臺灣農場人力需求具實質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