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證券: A股下半年震盪向上 聚焦四大主題投資

21世紀經濟報道 實習生 張長榮 記者 崔文靜 北京報道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化進程進入深度調整期。我們既面臨着國際經貿規則重構的挑戰,更迎來了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歷史性機遇。”中國銀河證券黨委副書記、總裁薛軍在6月24日舉辦的中國銀河證券2025年中期策略會上表示。在此背景下,中國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新動能,以高水平開放塑造新優勢,正在書寫“雙循環”發展格局的嶄新篇章。

他指出,2025陸家嘴論壇一攬子金融開放政策的出臺,標誌着中國資本市場正從“要素型開放”邁向“制度型開放”新階段。

對於下半年的A股走勢,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楊超認爲,A股有望呈現震盪向上行情,建議聚焦安全資產、科技創新、大消費、併購重組四大主題。港股方面,華泰柏瑞基金首席經濟學家莫倩表示,香港市場正從過去被全球定價打八折左右的折價市場,過渡到可能成爲中國核心資產定價錨的市場。

做好“新”供給側改革的“除減加乘”

提振消費、擴大內需,是當前亟待提高之處。

“當前經濟工作重點已轉向以提振消費爲核心擴大內需,這是區別於過去依賴投資拉動的重大轉變。”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委員會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餘斌表示。

談及如何提振消費,餘斌認爲需要從收入、財富、預期三方面綜合施策,久久爲功。其建議採取分步走的辦法,逐步提高老百姓的收入水平,在低成本、低價格的競爭優勢外重新尋找、培育新的競爭優勢,以此實現內外雙循環。

“整體來看,國內政策應對症實施超常規逆週期政策加碼,自去年924後相關政策持續推進,其目的在於助力新舊動能切換而非在於熨平經濟增長波動。”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章俊表示,在此基礎上,還應啓動全面的新供給側改革。

在此背景下,章俊團隊對於新供給側改革提出“除、減、加、乘”四個方面的政策實施。“未按常規加減乘除排列,是出於政策推進緊迫性的考量。”

① 除法。“新供給側改革的第一步是做除法,要做房地產的去庫存。”他表示,中國面臨人工智能這一新一輪科技創新窗口期,需穩住宏觀環境以實現新舊動能切換。

其建議中央層面成立商品房收儲機構,對標2000年成立的四大資產公司進行銀行業市場出清,以一次性可控成本解決新發展窗口期的重大障礙。

② 減法。當前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電子產品等行業是市場充分競爭的行業,無法沿用2015年行政式的去產能方式。

章俊認爲在新供給側改革下推動新一輪去產能,可從三方面着手:一是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二是通過提高行業標準加快綠色轉型和綠色經濟,以推動過剩產能出清,三是借鑑日本當年國內結構性產能過剩時推動全球產能佈局的經驗,加快中資出海進行產能全球佈局,以緩解國內結構性產能過剩問題。

③ 加法,即中央加槓桿。章俊表示,關於債務問題,需從分子(債務)與分母(經濟增長)的關係來看,若在新舊動能切換時過分控制債務,可能導致經濟增長失速,反而加劇債務問題,造成債務不可持續性。因此,在經濟面臨階段性問題時,有必要推動適度加槓桿。

④ 乘法,要加快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的發展。中國推動“人工智能+”對新舊動能切換,特別是從土地財政轉向新質生產力的底層邏輯變化,將起到加速效應。

“新供給側改革需做好除減加乘,做到有增有減,增減適度;有快有慢,快慢有度。”章俊表示。

A股有望呈現震盪向上行情

“下半年A股有望呈現震盪向上行情”,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楊超指出,隨着資本市場改革持續深化,A股市場“築基行穩”具備更堅實的支撐。新興產業變革與制度創新正成爲驅動市場價值重構的核心力量,“重塑鼎新”價值發現進程加速推進,助力市場逐步構建起以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爲核心的全新範式。

他建議聚焦四大主題。一是安全資產;在外部不確定性與低利率環境下兼具安全邊際與收益確定性。二是科技創新主題;科技創新是加速培養內生增長動能的核心,是新供給側“乘法項”。三是大消費;在政策加力提振下,內需亮點頻出,新消費浪潮正蓬勃興起,重點關注寵物經濟、IP經濟、國貨美護等。四是併購重組主題;重點關注科創企業、央國企及傳統行業中的戰略重組。

港股有望成爲中國核心資產的定價錨

港股方面,華泰柏瑞基金首席經濟學家莫倩表示,應系統性重視香港市場變化——其正從過去被全球定價打八折左右的折價市場,過渡到可能成爲中國核心資產定價錨的市場。

她認爲,香港市場正在進行一場脫胎換骨的變化。

首先是香港市場基本面的重大變化。她表示,未來1到3年科技含量高的產業佼佼者大多會出現在香港市場,且香港市場龍頭公司ROE(淨資產收益率)已開始觸底回升,長期來看其回升根基將更紮實、涉及行業更寬泛。

其次,香港市場正從傳統由美國國債資金定價逐漸轉向中國國債定價。在中國利率系統性下降至1%、出海成爲必然選擇的背景下,類比“日本再造一個日本”,中國“再造”很大概率發生在香港市場。她提到,今年港股通已流入6000億元人民幣,這與國內1%利率下大量資金尋求更高收益市場的南下趨勢相關。

最後,目前港股的折價優勢使部分公司A、H股表現差異顯著,如航空龍頭在A股下跌而香港市場因價格低廉表現良好。

“未來中國最優秀的一批公司大多會在香港市場上市,其企業基本面和龍頭公司數量將大幅提升。”莫倩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