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停火「莫迪發話」:只是暫停攻擊! 強調絕不容忍核勒索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圖/路透)
記者王佩翊/編譯
印度與巴基斯坦因喀什米爾地區恐攻事件爆發衝突,雙方在10日下午達成停火協議,緊張情勢暫時踩下剎車。但印度總理莫迪警告,這只是「暫停軍事行動」,絕非永久停火,未來若再遭攻擊,印度將「依自己的方式進行報復反擊」。
根據《衛報》報導,印度總理莫迪在印巴爆發衝突後的首次演說中表示,他正在密切監控巴基斯坦的每一步動向。而他也再度強調,是巴基斯坦10日主動先向印度的軍事行動負責人提出停火請求。
喀什米爾地區的恐怖攻擊事件使得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的局勢升溫,印度認爲是由巴基斯坦支持的激進分子所爲,因此率先於7日對巴基斯坦發動攻擊,事態最終升級成雙方互相使用無人機攻擊,併發射飛彈,鎖定對方的軍事基地和空軍設施。由於印巴都是擁核國,因此雙方衝突是否再度升級也是全球關注的焦點。
美國總統川普10日宣佈促成印巴雙方停火,暫時解除兩大擁核國開戰的疑慮。他12日在白宮說,自己「阻止了一場核衝突」,並自豪地指出,若無及時干預,「可能會演變成一場嚴重的核戰,數百萬人喪命」。川普與巴基斯坦官員都將這次的斡旋成功歸功於美國國務卿盧比歐與副總統範斯的長時間協調努力。
莫迪在這場衝突後的首次公開演說中卻未提及美方居中調停的角色,反倒重申,是巴基斯坦在10日主動聯繫印度軍方、提出停火要求,並向全球呼籲協助。
對此,巴基斯坦方面則透露,停火協議其中一項條件是,未來相關談判將選在第三方國家進行,目前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被視爲可能地點之一。
莫迪的談話也觸及雙方之間的核威脅問題。他強調,未來若再次發生衝突,印度將不會容忍「核勒索」。至於是否可能重啓對話,莫迪明確表態,「如果要談,就只能談恐怖主義問題」,並補充指出議題會聚焦在「被巴基斯坦佔領的喀什米爾地區」,間接排除其他議題,表達強硬立場。
印巴邊境情勢直到12日仍持續保持穩定。喀什米爾分界線附近的砲擊與敵對行動均未再出現。印度方面也重新開放北方32座在衝突中關閉的機場,顯示衝突暫告一段落。
雙方軍方官員已透過電話協議降低邊境駐軍規模。而在印度控制的克什米爾地區,當局已派遣專家團隊前往清除未爆彈,原先撤離的數萬居民開始陸續返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