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達成停火協議 河水資源條約仍中止 制裁維持不變
2025年5月10日,在印度新德里的外交部(MEA)的新聞發佈會。(路透社)
印度與巴基斯坦歷經數日激烈衝突後於週六(10日)達成停火協議4位印度政府消息人士表示《印度河水資源條約》(IWT)仍處於中止狀態。兩位政府消息人士進一步指出,包括貿易限制與簽證中止在內,印度針對4月22日印度喀什米爾(Kashmir)山區景點巴哈甘(Pahalgam)發生的攻擊事件所採取的所有制裁行動目前仍然維持,未因雙方停火而有所改變。稍早巴國上空已經開放民航。
路透社報導,《印度河水資源條約》(Indus Water Treaty, IWT)簽署於1960年的條約,規範了印巴兩國對印度河及其支流水資源的分配與使用。然而,在4月22日喀什米爾致命恐襲事件後,印度上月宣佈暫停履行條約內容,作爲對巴基斯坦的報復措施之一。
中時新聞網先前報導,巴基斯坦前水電部部長馬利克(Musadiq Malik)週四(8日)指控印度,聲稱喀什米爾(Kashmir)山區景點巴哈甘(Pahalgam)恐襲,是一場印度自導自演的「假旗行動」(false flag operation),目的是爲了爲退出印巴《印度河水資源條約》等行動創造藉口。
《印度河水資源條約》是一項跨境水資源協議,規範巴基斯坦與印度共享印度河流域的水源。該條約由世界銀行(World Bank)居中協調,於1960年簽署,針對印度河水系的分水與使用權進行規範,依條約內容,印度可使用東部三條河流薩特里河(Sutlej River)、比亞斯河(Beas River)與拉維河(Ravi River)的水源。
印度政府於巴哈甘恐襲後立刻中止與巴基斯坦簽訂的《印度河水資源條約》,並且作調降兩國外交關係層級,這項條約自 1960 年簽署以來,即使歷經兩場印巴戰爭與無數外交波折,始終維持運作,這一次是印度首度宣告中止條約,巴基斯坦強力反彈稱視同宣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