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莊製造:一場全球矚目的機器人馬拉松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周慧 北京報道
4月19日早上五六點,數百名中外媒體記者,從北京市不同的乘車集合點出發,到亦莊(北京經開區)參加這場全球矚目的2025北京亦莊半程馬拉松暨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
作爲全球首個機器人馬拉松,20支戰隊的人形機器人是主角。七點半,機器人開跑,包括央視在內的媒體直播鏈接在社交媒體上刷屏,很多人蔘與到點評機器人賽事中。
此時,在賽事終點,多家機器人企業已經在北京經開區國家信創園的小廣場上駐點。北京亦莊集聚了機器人生態企業百餘家,機器人產業園區距離賽事終點只有三公里,一年一度的世界機器人大會也是在亦莊舉辦。
來自亦莊的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展位最爲熱鬧,天工Ultra會奪冠幾乎是共識,很多媒體已經早早趕到天工展位拍攝素材。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到,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近期還要召開天工2.0的發佈會,因爲馬拉松賽事延期,天工2.0的發佈會也順延了。
2025年,人形機器人從資本市場火到了春晚,地方政府也在競相培育區域的明星機器人公司。部分參賽明星機器人公司背後的資方,也吸引了地方國資的參與,這場賽事也是區域明星機器人公司的一次“秀肌肉”。
賽後一位來自日本大阪的馬拉松愛好者興奮地向記者展示他的機器人造型獎牌,他爲了參賽連續兩週從日本飛北京,前一週因爲極端天氣導致賽事延期,飛到北京後又返回日本。在他看來,這是歷史上首個人機共跑的賽事,能參賽也是見證歷史。
賽事熱鬧背後也有不少爭議,20支機器人戰隊,完賽率只有30%,機器人摔倒以及被人攙扶的畫面,讓很多看慣了“科幻”宣傳片的觀衆失望,認爲這場賽事讓人形機器人現原形了。宇樹機器人摔倒以及未能完賽,備受質疑,宇樹科技在賽事當天下午即澄清公司並未參賽,是客戶買了他們的機器人蔘賽,不同人操作或開發情況下,機器人的表現差別很大。不只是宇樹科技,衆擎、加速進化公司也並未參賽,加速進化公司一位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公司並未派人員參賽,自家機器人蔘賽屬於客戶行爲。
工程師的高光時刻
賽事終點,也有不少展示的機器人。掛着京東採銷廣告的宇樹機器人,是大賽的啦啦隊成員;北京軟體機器人科技公司給觀衆提供的免費咖啡由機器人制作;還有表演攤煎餅的機器人。
幾位記者和機器人行業人士圍着煎餅機器人的工作人員,詢問機器的價格和產出效率。“一臺價格大概在50萬元左右,賣多少個煎餅才能回本呢?”有人問。
賽事現場,最興奮的應該是小朋友。馬拉松賽道旁,很多家長帶着小孩圍觀,小孩子用稚嫩的聲音給機器人加油。在賽事終點,小朋友興奮地圍觀機器人表演秀。宇樹的機器狗提供了開場表演,加速進化公司的小瑞機器人表演了跳舞,來自廣州的高擎機器人在自己的展位上配置了足球綠茵場,機器人可以表演踢足球。有小朋友看到和自己個頭差不多的機器人時,嘗試摸機器人的頭,並和機器人聊天,呈現人機交互的和諧畫面。
這場賽事也是機器人公司技術人員的高光時刻。“我們(的機器人)跑得最快,所以切的鏡頭最多。”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的三位工作人員扎堆站在一起,盯着一個手機看直播,臉上洋溢着歡樂的表情。
距離天工衝線還有一公里的時候,很多觀衆開始涌向終點。天工奪冠後,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CEO熊友軍被幾十家媒體圍住,熊友軍旁邊,還有兩位被圍住採訪的技術人員,一位是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CTO唐劍,另一位是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測試與質量部負責人包明瀚。
在天工的展臺處,一位天工機器人穿上了百度智能雲的衣服。百度一位技術負責人在現場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介紹,爲了讓“天工”機器人的“大腦”與“小腦”高效協同,百度智能雲提供了AI基礎設施和平臺軟件進行支持。
另一家機器人公司鬆延動力來自北京昌平。一位頭戴着“必勝”紅色頭帶的年輕人,在同事的協助下,把賽事獎牌都掛在身上,肢體語言靈活的擺pose。有媒體問他,你是技術人員麼,他大聲迴應說,我就是這家公司的老闆。這位年輕人就是鬆延動力的創始人姜哲源,本科就讀於清華大學電子系,2023年放棄了清華博士學位去創業,鬆延動力的機器人在這次比賽中跑出了好成績,讓他和公司都在這場馬拉松賽事中出圈。
明星企業參賽風波
比賽開始,具有國民辨識度的宇樹機器人宇樹G1,起跑沒多久就摔倒了,這一場景迅速成爲短視頻傳播的熱門素材,媒體在賽事終點未能等到宇樹機器人的完賽,宇樹陷入輿論質疑。
當天下午,宇樹工作人員聯繫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之前聽說組委會邀請了非機器人企業,讓所有主體都可以用別人家的機器人本體參加比賽。“但是沒有想到會有公司拿我們的機器人蔘賽,讓媒體誤以爲是我們自己參加比賽了。”
根據北京亦莊發佈的消息,宇樹科技G1機器人是作爲城市之間科技隊選手的身份亮相賽場的。至於宇樹未參賽的原因,宇樹工作人員解釋稱,最近幾個月公司全員都忙的團團轉,沒有時間參賽,目前還在準備人形機器人的格鬥直播。觀衆看到的“宇樹機器人”是客戶買去參加比賽的,出售之前並未安裝跑步的算法。觀衆現場能看到不少宇樹的機器人,有好幾個獨立團隊在使用,在不同人操作或開發的情況下,機器人的表現差別較大。
另一家遭遇類似事件的企業工作人員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據他了解,有三家機器人都不是官方參賽,包括宇樹、衆擎、加速進化。他認爲,這些公司機器人跑得不好的原因包括非官方參賽,不同人員操作影響比賽表現。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亦莊的“亦馬當先”隊隊員BoosterT1參賽機器人,是來自海淀加速進化公司的明星機器人。“亦馬當先”領隊工作人員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團隊有十多個人爲馬拉松參賽做了長時間的準備,BoosterT1是參賽機器人,個頭較小,平時跑的速度說不上有多快,但表現已經很棒了。
加速進化的機器人BoosterT1,曾在3月份出現在中國政府網發佈的《機器人羣俠傳》中。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加速進化獲悉,公司並未參賽,也沒員工去現場,參賽是客戶行爲。
一位不願意具名的人形機器人公司的技術人員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同等尺寸的機器人要跑得更快,首先是運動控制算法更優,其次關節電機的性能要強,結構設計要合理。但馬拉松只能體現機器人部分能力,平坦的地面,沒有外部干擾,單一的跑步動作,只能說明部分能力比較強,不能盲目的將機器人摔倒和產品技術能力不行劃等號。在他看來,目前人形機器人行業競爭很激烈,公司都有實物產品,行業內人士很容易看出優劣,同行企業都還是比較務實的。
亦莊製造
人形機器人馬拉松賽事告一段落,公衆評價不一。
在比賽開始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了多家參賽企業。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工作人員自信滿滿地表示,在此前的試跑測試中,天工取得了第一的成績,所以第一個起跑。記者採訪的其他公司,有的表態“參賽即成功,完賽即英雄”,有的喊出“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口號。
這種比賽對於很多公司來說,是一場人形機器人表現的練兵,也是一場盛大宣傳。多家公司對自家機器人的跑步成績都有預期,主打一個“重在參與”。
賽事的角逐並不激烈,天工隊以2時40分42秒的成績獲得冠軍,鬆延動力小頑童隊、上海卓益得機器人行者二號隊分別獲得亞軍和季軍,成績分別是3小時37分50秒,和4小時25分56秒。
機器人馬拉松的完賽率並不高,按照官方公佈的情況,20只戰隊參賽,僅有6只戰隊完賽,約爲30%。有技術人員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過去大衆看到的企業宣傳片人形機器人通常是非常靈活的,有科幻大片的衝擊感,舉辦這場馬拉松賽事,將人形機器人距離產業化應用還比較遠的現實放到了檯面上。
多家企業參賽多爲政府邀請,有企業表示是區政府邀請的,也有是市一級政府邀請的。參賽隊伍以北京的企業爲主,其中亦莊企業參賽積極性最高,也有來自昌平、石景山的公司,還有來自上海、廣州、蘇州、鄭州、武漢等地的人形機器人戰隊。
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CEO熊友軍在賽後接受包括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內的媒體採訪時表示,真實路況和實驗場景有很大差別。從現階段看,機器人可以與人共跑,但還達不到“共賽”的條件,所以,此次賽事更像一次產業對話和機器人“大練兵”。
熊友軍表示,從天工的表現來看,它發揮了正常的水平,檢驗了機器人的算法,機器人的運動控制體現了很強的環境適應能力,爲機器人下一步走進工廠和生活服務場景做了技術準備。下一個階段,天工將持續迭代運動控制能力,爭取去解決日常的一些工作,相信未來社會是人機共存的社會,機器人將成爲大家的朋友和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