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政法工作現代化推動更高水平的平安內蒙古建設
3月的大興安嶺,乍暖還寒,呼倫貝爾邊境管理支隊恩和哈達邊境派出所民警正在沿着中俄邊境線認真細緻檢查着邊境設施、巡查着轄區治安情況。
“目之遠眺”,在擁有着8000多裡邊境線,36萬平方公里邊境管理區的內蒙古,每一位“流動的哨兵”、一羣羣“有生命的界碑”,共同守護着邊疆安寧與社會穩定。
由點觀面,更感推進平安建設之深意。積小安爲大安,基礎實才有基層安,多小安方能大平安。
作爲祖國的“北大門”、首都的“護城河”,過去一年內蒙古積極創新思路、科學謀劃舉措,深入推進平安內蒙古、法治內蒙古建設,努力把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構築得更加堅不可摧。
——維護國家安全更加主動。內蒙古堅持把維護國家政治安全擺在首要位置,將總體國家安全觀納入各級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和黨校(行政學院)主體班次重點學習內容。紮實開展總體國家安全觀巡講活動,實現盟市全覆蓋。深入推進國家安全宣傳教育“七進”工作,開展活動9000餘場次,覆蓋人數150多萬。
——民族團結大局不斷鞏固。內蒙古深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理論研究,成立自治區級研究基地聯盟,命名三級教育實踐基地429個。持續開展宣傳宣講活動,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持續實施促進交往交流交融“三項計劃”,打造各族羣衆互嵌式發展試點165個。
——社會大局持續穩定。內蒙古着力提升邊疆民族地區治理效能,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命案現案破案率、積案庫存下降率保持全國前列,電詐案件立案、損失實現“雙下降”。提升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能力,各級人民調解組織調解矛盾糾紛18萬件、成功率99%。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構建形成五級雙向貫通的信訪代辦體系,信訪代辦各類事項辦結率達90%以上。強化公共安全治理,深入推進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
——管邊控邊效能穩步提升。內蒙古堅持黨政軍警民合力強邊固防,加強邊防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水電路訊”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爲60多個邊防哨所和3萬多邊民解決水電難題。統籌推進“人防+技防”,全面推行“草原110”“紅色堡壘戶”“蒙古包哨所”等有效做法,合理調整佈局抵邊警務室、邊境檢查站,組織護邊員參加轄區巡查和協同執勤,開展數字化、智能化、立體化邊防管控試點建設,1個邊境旗、2個邊境鎮獲評全國首批平安邊境模範縣市和模範鄉鎮。
——民生重點項目有序推進。內蒙古把基本民生保障作爲“兜底線”的關鍵一環,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溫暖工程”項目528個,老舊小區改造惠及居民19.61萬戶,城市四類管網更新改造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鼓勵和支持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提供就業崗位超過百萬。持續完善整合醫療服務體系,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平安與否,由羣衆說了算。2024年,內蒙古人民羣衆安全感滿意度達98.3%。一個個務實高效的工作舉措,讓羣衆有了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深刻體現出“平安”的內涵與外延,不僅是社會治安秩序的穩定,更是衣食住行、生態環境、醫療社保、社會公正等與羣衆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多領域、全方位平安。
築安全屏障,護萬家燈火。2025年,內蒙古正在蹄疾步穩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內蒙古、法治內蒙古,努力創造讓人民羣衆更加安業、安居、安康、安心的良好社會環境。(記者 王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