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批勞檢淪爲「表面功夫」 臺中勞工局:年減勞災10%

臺中市2021至2024年勞動檢查場次達成率圖,顯示檢查場次年年超標。(周永鴻提供)

臺中市及全國職業災害千人率對照圖,顯示臺中市的職災率長期高於全國平均。(周永鴻提供)

臺中市市議員周永鴻9日引述最新的《113年度總決算審計報告》指出,市府勞動安全監督機制存在四大缺失,導致勞檢淪爲「表面功夫」,讓臺中勞工的生命安全持續暴露在危險之中;勞工局迴應,已推「金安心工程計劃2.0」,每年減災目標10%,並加強處分、停工與跨局處合作。

周永鴻指出,審計報告揭露臺中市府勞動檢查處出現諷刺現象:勞檢場次年年超標,卻無法降低職災傷亡,反而逐年增加。22021至2024年度勞檢場次達成率高達158%至214%,但職災死亡人數分別爲27、32、34人,且臺中市職災千人率高於全國平均,反映出市府只追求檢查數字,未針對高風險事業單位有效管理,導致悲劇重演。

周永鴻從報告指出四大管理缺失:第一,對曾發生重大職災或重複違規的高風險事業單位,市府未能確實追蹤其改善情形。2022年至2024年6月期間,逾一成事業單位發生2件以上職災,卻未被加強檢查。

第二,基礎申報制度形同虛設。超過半數受檢單位未依規定申報安全衛生管理人員或職災資料,連營造工地名冊均未建立,讓勞檢如同亂槍打鳥。第三,勞檢人力嚴重不足。雖勞動部2023年擴大授權,業務量激增,但人力未同步增加,導致案件多人少,危及勞工安全。

第四,管理機制與行政處分脫鉤。重大職災案件經檢察機關偵辦後,勞檢處未依規定辦理行政裁處,甚至逾期,削弱勞動法令威懾力。

周永鴻呼籲市府正視結構性問題,從根本改革勞檢機制,提出具體改善措施,保障勞工職場安全,避免更多悲劇發生。

臺中市勞工局表示,2024年職災死亡多爲墜落、火災及倒塌,已推「金安心工程計劃2.0」,每年減災目標10%,並加強處分、停工與跨局處合作。勞檢依風險分級,優先檢查檢舉案、曾發生職災及高風險工地,並提高檢查頻率;針對人力不足,透過經費補助、內部調配、進修與科技減災提升效能,違規將依法移送與裁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