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拍片招募住院醫師恐非「長久之計」 督保盟:須提供實質誘因
臺大醫院、臺北榮總等醫院爲招募住院醫師使出渾身解數,拍片動之以情或讓住院醫師直接模擬操作達文西機器手臂。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說,針對年輕人喜好,醫院以拍影片等方式招募是必然結果,但醫院應提供完整訓練師資、人力支援等實質誘因,才能吸引年輕人。報系資料照片
臺大醫院、臺北榮總等醫院爲招募住院醫師,紛紛使出渾身解數,拍片動之以情或讓住院醫師直接模擬操作達文西機器手臂。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說,爲接觸更多人才,針對年輕人喜好,醫院以拍影片等方式招募是必然的結果,但醫院應提供完整訓練師資、人力支援等實質誘因,才能吸引年輕人。
滕西華說,過去醫院招募住院醫師,常透過醫學系內部傳播及醫療社羣平臺等內部資訊,雖然數位招募已成趨勢,但醫院仍應專注提供專業訓練、人力支援,提升住院醫師專業能力,思考如何避免醫師選擇不過勞、醫糾風險低的科別。
「早期內、外、婦、兒、急診五大皆空,但現在幾乎是每一科都空。」滕西華說,提升住院醫師投入醫療服務,增加健保給付十分重要,近年在民團呼籲下,健保署持續增加支付費用,但這不是唯一手段,衛福部應正視醫院管理者須提供更多的收入分配,提升醫事人員薪資待遇,而不是用於購買更多的新醫療儀器,只爲擴充自費市場。
滕西華說,醫師人力依科別不同,有不同程度的缺人情形,但目前並非患寡,而是患不均,以兒科來說,一般兒科醫師可能不缺,但兒科重症、新生兒科可能缺人,這現象也應積極克服。
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秘書長陳亮甫說,醫院公開招募住院醫師,象徵醫院「求才若渴」,但也確實面臨人力短缺。是否能有效招募,有待時間證明。住院醫師選科考量有許多複雜因素。過去住院醫師不想去外科,可能是薪資低、工時長,現今醫院已給予外科住院醫師較高待遇,其他影響原因還包括訓練內容、手術量多寡、未來發展性等。
舉例來說,有些住院醫師可能會選擇手術多的醫院,以利快速學習不同手術技巧,或規模不大、外科主治醫師較少的醫院,如此,住院醫師等於「三千寵愛於一身」,就有較多的機會進行手術,但如部分醫院常讓外科住院醫師先在加護病房照顧病人,放行手術的時間比其他醫院晚,對於想開刀的人來說,就不會想去照顧病人較多的醫院。
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說,醫院招募影片訴求情感、展現溫馨,但非長遠之計,醫療人力短缺已存在10多年,真正要留住醫師需改善職業環境,包括薪資、工時及發展性等。日本也面臨外科醫師短缺,其主動縮短工時、推動團隊分工,改善值班及家庭支援配套措施,把醫療資源集中在急重症,更透過社會宣導讓民衆理解,可爲借鏡,呼籲衛福部推動醫療分工及團隊照護,強化醫師勞動及面對醫糾的保護措施,以留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