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揭FB成詐團提款機 每則廣告平均得手50萬
臺北市議員曾獻瑩揭露,北市2024年因使用Facebook、Instagram遭詐的案件共2288件,財損超過11億元,每則詐騙廣告平均造成50萬損失。(shutterstock/達志)
詐欺犯罪不斷,臺北市議員曾獻瑩揭露,北市2024年因使用Facebook、Instagram遭詐的案件共2288件,財損超過11億元,每則詐騙廣告平均造成50萬損失,且市府仍主要依賴人工做廣告辨識,目前人力更僅1至2人。刑大大隊長盧俊宏表示,北市已成爲全國首創導入AI分析報案資料的試辦城市,全面強化通報機制與攔阻效能。
曾獻瑩指出,目前警察局內辦理詐欺業務的警員雖有15人,但負責偵查、下架詐騙廣告的實際人力僅1至2名,同仁爲此自行研究Python與ChatGPT API開發爬蟲工具,但缺乏制度與預算支持,凸顯市府必須儘速成立「網路詐騙廣告下架專責小組」來應對日益猖狂的假投資詐騙蔓延。
除了下架效率與偵測技術的問題,曾獻瑩續指,北市每年累積大量詐騙報案紀錄,然而目前這些資料大多上傳至中央165系統,地方政府並未善用這些資訊作爲在地預警與防詐行動的依據,建議市府應加速推動「資料即用」的反詐治理觀念,將資料應用導向預警、宣導與主動介入,而非僅作爲事後偵辦的輔助,且將成功下架廣告數與推估阻詐金額作爲績效指標,納入市府對資訊局與警察局的年考評量化標準。
警察局表示,爲因應詐騙廣告手法持續翻新,已會同法務局、資訊局成立「防堵網路詐騙廣告專責小組」,結合AI工具主動搜報各類疑似詐騙廣告,建置快速下架與處理流程。盧俊宏指出,有關165報案資料應用,除作爲案件偵辦依據外,北市上週也已主動向刑事警察局爭取,成爲全國首創導入AI分析報案資料的試辦城市,針對受害民衆的年齡層、職業別、詐欺手法與資金交付方式等面向進行交叉比對,建立高風險族羣辨識機制,並據以推動精準識詐宣導。
警察局指出,同時每日也會更新「打詐儀表板」實例故事,作爲警銀聯防即時預警與攔阻參考。針對績效指標部分,專責小組將持續推動AI應用深化與資料整合,並分階段強化與金融機構、電信業者及網路平臺合作,朝「科技防詐、主動預警、全民協力」治理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