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疑染1細菌 4天身亡 傳染途徑一次看

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者,可能出現腹痛、腹瀉症狀。(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香港瑪嘉烈醫院近日疑似出現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羣聚感染事件,已有3名醫生染病,出現發燒、腹痛、腹瀉,其中一名30多歲腫瘤科醫生在2月4日發病,經住院治療,仍在7日不治身亡,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主要是經由吃進遭污染食物感染,但也有可能經由糞口途徑,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根據香港衛生署防護中心疫調,上述3名醫師,都是服務於瑪嘉烈醫院腫瘤科,3名病人分別於2月4日、2月6日及2月10日發病,症狀包括髮燒、腹痛及腹瀉,其中1名30多歲的年輕醫師,2月4日發病,2月6日入住瑪嘉烈醫院接受治療,7日離世,其餘2名病人病況不嚴重。

香港衛生署防護中心初步化驗結果顯示,3名患者中,1人的糞便樣本對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呈陽性,其他2位患者的相關樣本(包括去世患者)則呈現陰性。綜合臨牀和流行病學資料,防護中心初步認爲這起羣聚感染,可能與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有關。

瑪嘉烈醫院方面已加強對院內員工腸胃症狀的監控,並要求任何出現相關症狀的員工即時通報,以便安排採檢,院方也已全面消毒腫瘤科辦公室。

香港衛生署防護中心網站資料指出,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的病徵包括腹痛和腹瀉,也可能會出現發燒、嘔吐、出血性腹瀉。少數病人的感染可能會發展爲危及生命的併發症,雖然幼童和長者會較多出現嚴重病情,但任何年齡均有可能受到感染。

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主要藉由進食或飲用受污染的食物,例如生食或未經煮熟的肉類、受污染的蔬果、未經消毒的奶類製品等,但也可能透過糞口途徑,在人與人之間直接傳播。

根據衛生防護中心建議,要防範產志賀毒素大腸桿菌感染,處理食物時應遵守食物安全5要點,包括選擇安全的原材料、保持雙手及用具清潔、生熟食物分開處理、徹底煮熟食物及將食物存放於適當溫度。此外,應避免進食未經消毒的奶類製品或未煮熟的食物,並確保食物在進食前徹底煮熟至中心溫度達75°C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