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股全線爆發!等了七年,新週期要來了

今天A股熱度較高的,有三個板塊——

貴金屬、汽車和醫藥。

貴金屬就不多說了,前面已經講過很多遍邏輯,在不確定的年代,黃金的收益是確定性最強的。

汽車板塊的上漲,則源自一條行業利好消息:

在近期的一個行業會議上,中汽協領導表示,“反內卷和行業自律”將成爲下一階段的政策重點。

今年以來,汽車行業價格戰愈演愈烈,給很多車企巨大壓力,尤其是合資車企、初創車企,虧損和破產傳聞不斷。

價格戰的背後,一是產能過剩,二是部分龍頭企圖以成本優勢,加速行業的清場。

老實說,按君臨的經驗,這種嘗試引入政策力量來“反內卷”的手段——

效果不能說沒有,但也是很微弱的。

過去幾年光伏行業的努力已經證明,技術落後的企業不被卷死,過剩產能不退出,整個行業是很難迎來新生的。

因此,過度強調“反內卷”其實意義不大,不如鼓勵“收購兼併”,讓大魚吃掉小魚,加速行業集中度的提升效果會更好。

看過去幾年的數據,中國品牌乘用車的銷量佔比一直在持續提升,2020-2024年分別爲:

38.4%、44.4%、49.9%、56%、65.2%。

到今年4月份,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佔有率達70.7%,全年有望進一步提升7-8個百分點,至73%左右。

按這個速度,26-27年將進一步提升至80%、88%左右。

由於電動車的基礎設施越發完善,而外資品牌又固守燃油車,兩年後中國車企的市佔率提升至90%左右是完全可能的。

當合資車企、虧損車企逐漸式微,它們的產能和份額都被四大(比亞迪、吉利、奇瑞、長安)+四小(理想、小米、零跑、小鵬)+華爲系瓜分,價格戰或許纔會告一段落。

相比起汽車板塊虛無縹緲的短期政策效應,醫藥股的爆發要更值得期待!

過去幾年,醫藥和白酒、地產、新能源堪稱是“最慘的四大行業”之一。

不過,今年二季度以來,可以明顯感覺到,醫藥股在復甦!

相比起其它幾個慘兮兮的行業,醫藥股在近期明顯得到了更多市場資金的關注,人氣大幅上升。

在上一篇對生物製品板塊的分析中,我們指出整個行業現階段仍處於“兩極分化”狀態。

一邊,是上個週期的龍頭賽道,疫苗板塊,仍然被產能過剩的陰霾所籠罩着。

智飛生物、長春高新、康泰生物、沃森生物等龍頭個股跌幅普遍在80%以上,至今仍未能看到反轉希望。

另一邊,是重組膠原蛋白、創新藥等賽道成功站在了新風口上,翻倍個股絡繹不絕。

過去一年,生物製品板塊內,漲幅超過20%的個股佔比僅四分之一,正是這少部分龍頭拉動了行業指數的突破新高。

放大到整個醫藥賽道,邏輯是相似的。

我們看今年以來的A股行業漲幅排名,醫藥股整體表現不算出色。

畢竟年初是資源股在領漲,春節後又是AI和人形機器人表演的舞臺,醫藥股都湊不上熱鬧,自然暫時落後。

但不要灰心。

自二季度以來,君臨能明顯感覺到,隨着關稅打擊了出口板塊,市場的主線漸漸向消費和醫藥轉移。

這兩個板塊的含金量,正在逐漸的升溫!

單說醫藥股內部,分化也在加大,今年以來漲幅第一的是生物製品+15.81%。

其次是化學制藥+13.72%、醫療服務+8.49%、醫療器械+7.83%、醫藥商業+4.69%、中藥-1.25%。

當中藥還在年內負收益區間,跟白酒地產爲伍的時候;

生物製品和化學醫藥兩大板塊的漲幅已經逐漸接近互聯網服務(+11.89%)、電機(+20.57%)等年內大熱的科技股板塊。

既然上一篇寫了生物製品,我們今天再捋一捋化學制藥板塊。

東財化學制藥板塊裡,有146只個股,近一年獲得正收益的個股有92只,佔比63%。

對比一下生物製品板塊,同期正收益的只有40%。

一年漲幅超過20%的個股,化學制藥佔比32%,同樣大於生物製品的25%。

這說明化學制藥賽道的普漲格局要更明顯。

我們再看行業內市值前十的龍頭,僅有第十的麗珠集團收益爲負(-7.19%),其餘9家都實現了正收益。

其中,三家漲幅在40%以上(信立泰、海思科、艾力斯),三家漲幅在20-40%之間(恆瑞醫藥、華東醫藥、新和成),合計6家漲幅在20%以上。

這個分佈格局再一次說明,化學制藥賽道已接近於全行業復甦,而不是生物製品的局部火熱。

這裡面,最具有典型意義的,是十大龍頭中漲幅第一的信立泰。

過去一年,信立泰的股價上漲了51.75%。

從業績來看,公司Q1營收-2.64%,淨利+0.03%,非常平庸。

即使放大到過去兩年,要麼負增長,要麼個位數波動,同樣沒什麼看點。

既然業績這麼一般,爲什麼股價卻領漲全行業呢?

主要原因是,市場對其創新藥轉型的重倉押注。

信立泰是我國高血壓仿製藥的龍頭,高血壓屬於慢性病,需求長期穩定增長,但近年受到集採壓制,增速幾乎停滯。

信立泰於是選擇向創新藥轉型,跟行業老大哥恆瑞醫藥走上了同一條路。

翻查資料可知,2018年我國首次推出醫保集採政策,導致2019年公司首次出現營收負增長。

也是在2019年,公司開始大力投入創新藥研發,當年研發投入大幅飆升至7.63億元,佔營收比例的17.08%。

但創新藥的研發不是短期內就能見效的,這是一條九死一生的漫長之路。

根據業界數據,創新藥從立項研發到批准上市,一般需要5-10年時間,平均7.2年,並且整體成功率只有7.9%。

也就是說,信立泰當初立項的研發藥物,可能超過90%都已經夭折了。

而從2019-2025年,已經整整過去了6年多時間。

如果有那麼一部分項目能夠存活下來,2025年,也將陸續進入驗收成果的時候了。

事實如何呢?

細數信立泰的研發管線,2025年處於NDA上市申請階段的重磅新藥,就至少有5個。

分別是——

1)阿利沙坦氨氯地平(0107):2類新藥,首個國產ARB/CCB類2類複方製劑,用於治療中重度高血壓。已提交NDA上市申請但尚未受理,上市後將豐富心血管領域產品線,覆蓋更多高血壓患者。

2)復格列汀:1類新藥,治療2型糖尿病,具有口服吸收迅速、半衰期長、作用持久的特點。已提交NDA但尚未受理,國內上市的DPP-4抑制劑均爲進口,信立泰的苯甲酸復格列汀片是國內第四款申報上市的同類藥物。

3)沙庫巴曲阿利沙坦(S086):1類新藥,用於治療慢性心衰和高血壓。高血壓適應症上市申請已獲受理,慢性心衰正處於III期臨牀研究階段,預計心衰適應症2025年上市。

4)沙庫巴曲阿利沙坦氨氯地平(0130):治療難治性高血壓,1期和3期同時開展,2024年NDA,預計2025年上市。該藥物不僅能降壓,還有抗心衰和心、腎雙保護作用。

5)PCSK-9抑制劑(0003):1類生物藥,治療頑固性高血脂,2023年進入2/3期臨牀,預計2025年NDA,2026年上市。

另外,預計還有3個重磅新藥明年進入NDA上市申請階段:

1)阿利沙坦吲達帕胺(0108):2類新藥,治療中重度高血壓,3期臨牀結束。爲ARB/利尿劑類複方緩釋製劑,上市後將與信立坦協同,提升公司在慢病領域競爭力。

2)XIa抑制劑(0104):1類小分子創新藥,用於深靜脈抗血凝和房顫等4個適應症。2023年部分適應症進入2/3期臨牀,預計2026年NDA,2027年上市。

3)抗抑鬱複方(0114):1類全新機制的快速抗抑鬱藥,用於AD激越兩個適應症,2023年部分適應症進入2/3期臨牀,預計2026年NDA,2027年上市。

也就是說,今年將是信立泰歷史上最重要的新藥上市年份。

過去6年多的漫長投入,終於快要到回報期了。

我們翻看化學制藥板塊內的公司,就會發現,很多個股的業績依然低迷,甚至負增長的也比比皆是。

但股價,卻率先開始上漲了。

春江水暖鴨先知,創新藥的新週期或許真的要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