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敘動干戈 德魯茲人身不由己
(圖/美聯社)
最近幾天德魯茲人(Druze)突然登上國際媒體的頭版,因爲以色列派了戰鬥機轟炸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藉口是要保護受迫害的德魯茲人,他們的人數大概只有120多萬人,分佈在敘利亞70萬,黎巴嫩35萬,以色列15萬,另約旦有少數。
我過去在以色列工作的時候去過德魯茲人的村莊幾次,他們最重要的經濟產品就是肥皂。德魯茲人住在農業爲主的山區如黎巴嫩山脈、戈蘭高地西側、加利利丘陵。因爲當地盛產品質良好的橄欖,是製作肥皂的好原料,很多的明星如Robyn Rihanna、Angelina Jolie都是愛用者。
德魯茲人是長久生活在中東的少數族羣,他們雖然起源於伊斯蘭什葉派,但現在卻被遜尼派、什葉派視爲異端,因而常受懷疑甚至迫害。他們信奉的宗教隱密性強,不公開經典,也不向外人傳教。他們有強烈的社羣凝聚力,並奉行「兄弟情誼」原則,即分散各地的德魯茲人都要互相幫助。可能是不跟外族通婚的緣故,多年來人口增加的數量有限。
在以色列的德魯茲人跟猶太人相處融洽,多數德魯茲人都服兵役。他們在以色列境內並沒有要求獨立或高度自治。到他們的社區去遊覽,也不會有安全顧慮。不過,2018年以色列的《民族國家法》將以色列定位爲「猶太人國家」,並將阿拉伯語降級,使得部分德魯茲人覺得是二等公民,這個決定只是反映現實,因而沒有引起多大的對抗。
最近爆發問題的是在敘利亞南部的蘇偉達省(Suwayda)。在阿塞德總統下臺之前,德魯茲人就夾雜在政府軍與叛軍之間,保持動態的平衡以求自保。敘利亞新政府上臺之後承諾包容少數民族,但在實踐中卻引發德魯茲人的不滿,他們指責政府偏袒貝多因人並對他們實施暴力、掠奪和羞辱。
以色列對敘利亞德魯茲人伸出援手,除了人道考量,也是一種戰略手段。過去幾個月,以色列已經對敘利亞南部地區進行數百次的攻擊行動,且已佔領400平方公里的土地。
以色列前駐紐約總領事Alon Pinkas 認爲,尼坦雅胡是一位機會主義者,他不希望敘利亞在過渡政府總統Ahmed al-Sharaa 統治下產生強大統一的中央政府,故利用敘國境內南部的庫德族、德魯茲人、貝多因人作爲對抗籌碼,軍事行動則視情勢而動。Pinkas指出,如果敘利亞維持「非統一」(un-unified),就可削減敘國政府的力量,達成包括Suwayda區在內的非軍事化目標,有了這樣的緩衝區對以色列的安全最有保障。
以色列對敘利亞不惜大動干戈,除了爭取雙方的德魯茲人兄弟認同外,削弱敘利亞對以色列的安全威脅纔是潛臺詞。
(作者爲前駐以色列特任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