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鄉鎮一泳池”爲青少年織密防溺水安全網

6月的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馬關縣都龍鎮中心學校,嶄新的固定式泳池佇立在籃球場旁,孩子們在水中的嬉戲聲乘着微風,在藍天白雲下飄向遠方曠野。

這份校園裡的夏日清涼,源於文山州一項破題之舉——讓鄉村孩子安全地親近水、學會水。

從“堵”到“疏”的治本之策

溺水威脅着青少年的人身安全。在廣袤鄉村,由於缺乏規範游泳場所,孩子們往往冒險前往野外水域,隱患重重。

“傳統的防溺水方式以堵爲主,嚴禁學生下水游泳,但這種方式難以滿足孩子們對游泳的需求。”文山州教育體育局副局長馬驊說,要從源頭解決中小學生溺水難題,就要轉變工作思路,實行疏堵結合。

這個“疏”,就是在各鄉鎮建設青少年共享的游泳池,並教會他們游泳技能。

2023年,“一鄉鎮一遊泳池”項目啓動。文山州成立領導小組,“五級書記”齊抓共管。資金採用“州級補助+縣級自籌+社會資助”模式,州級爲每個泳池補助5萬元。截至2024年年底,文山全州投資2827萬元,建成107個泳池,在全省率先實現鄉鎮全覆蓋。

泳池選址優先考慮學生多、水源足、交通便利的學校;如果校內無地,則選鄉鎮其他場地或青少年兒童之家附近。規格統一爲25米×14米,並因地制宜,條件好的建固定式,場地受限則用裝配可移動式。建成的107個泳池中,固定式64個,可移動式43個。

位於中越邊境的馬關縣都龍鎮茅坪小學是一所國門小學。操場旁,一個可移動式的游泳池已經蓄滿了水,四至六年級的學生,每週都能上一節游泳課。這是一個具有邊關風情的游泳池,學校一公里以外就是國家級一類陸路口岸都龍口岸,站在學校的操場上能眺望越南的崇山峻嶺。

在丘北縣八道哨鄉中學,泳池不遠處是農戶的牛圈,但暢遊的孩子們毫不在意空氣中的牛糞味。這裡原有一棟危房,拆除後建成了固定游泳池。池周攔網上,除掛着游泳圈,還有一塊讓學生會心一笑的牌子:“離牛圈最近,離理想不遠”。

游泳池包含一套淨化系統,監控系統實時檢測泳池水質,自動調整化學劑投入,確保水質持續達標。體育教師謝黎明身兼游泳教練與系統管理員,自學了一些處理故障的方法,爲學校省了不少錢。

廣南縣蓮城初級中學的游泳池分爲淺水區、中水區、深水區,池邊設有男女更衣室、淋浴間、衛生間等。更衣室裡擺放着牛奶、糖果、巧克力,爲學生游泳後補充能量。

該校體育教師王文魁持有文山州頒發的校園游泳教練員證書。隨着泳池建設的推進,州、縣(市)聯動,舉辦了多期游泳教練員培訓班。1000餘名城鄉體育教師參加了游泳技能提升和防溺水自救培訓,755人通過嚴格考覈獲得證書。“未通過者需持續訓練直至達標,確保每所學校都有持證教練。”王文魁說,“拿證不易,但老師都理解,這是爲了學生安全。”

目前,文山州多數具備條件的學校已將游泳納入體育課程體系,每週安排固定課時,逐步提升技能,並將防溺水知識和應急處置方法貫穿教學始終。

築牢防溺水的生命防線

泳池的建成,讓校長懸着的心放下了大半。

蓮城初級中學校長陸春菊記得,以往防溺水教育,只能在租來的充氣泳池邊講解,學生下去試試水。假期更是提心吊膽,防溺水系統一旦報警顯示學生靠近水庫,“心就慌起來”,得立刻派人去勸離。

馬關縣坡腳鎮中心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任代天認爲,“泳池建設築起了溺水的防線”。該校泳池雖是移動式,但在老師心中“池小作用大”。池邊石階刻着防溺水“六不準”,而孩子們通過游泳認識水、熟悉水性、瞭解深淺後,才真正懂得如何警惕危險。

馬關縣仁和鎮中學副校長楊選友說:“僅靠案例和警示仍有盲區,泳池和游泳課彌補了這一點。”

暑假來臨之前,仁和鎮中學、八道哨鄉中學、蓮城初級中學等學校,在當地教體局的指導下,已安排好泳池假期開放事宜,並提供游泳培訓課程,讓更多的孩子學習游泳技能。截至目前,文山州已有16個鄉鎮游泳池向社會開放。

“鄉鎮有游泳池後,到水庫、水塘游泳的孩子少了。”丘北縣八道哨彝族鄉人民政府副鄉長洪世聰說,八道哨有坑塘水面140多處,是丘北縣水塘水坑最多的鄉鎮之一。儘管在危險水域設立了警示牌、放置了長竹竿和游泳圈,鄉政府仍將水域巡查和隱患點管控作爲重點,並在防溺水宣傳中持續強調如果青少年發現同伴溺水,應立即尋求成人幫助,切勿盲目下水或手拉手施救。

文山州教育體育局的數據印證了這一項目的顯著成效:全州學生溺水事件、死亡人數持續下降,2023年比2022年分別下降50%、63.15%;2024年又同比下降83.33%、85.71%。大部分縣(市)實現了溺水事故“零發生”。

泳池的建成和游泳教學的普及,推動了游泳運動在文山鄉村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學生愛上了游泳。麻栗坡縣天保口岸學校因場地限制,將泳池建在天保鎮政府內,該室內泳池助力學校3名學生在2024年文山州首屆青少年校園游泳比賽中獲得三等獎。該賽事及文山州承辦的省級青少年校園游泳錦標賽,激發了全州青少年的參與熱情,爲選拔和培養游泳後備人才搭建了平臺。

2025年,文山州計劃新建10個固定式游泳池,同時,不斷完善現有游泳池的配套設施,升級水質處理設備、增加遮陽設施、改善更衣室條件等,不斷提升游泳池的服務質量和安全性。

“從‘嚴禁下水’的禁令到‘安全暢遊’的課堂,文山州用看得見的硬件築牢防溺水的生命防線。”雲南省教育廳負責人說,“這一池水,不僅承載了生命的守護、技能的習得、運動的樂趣,也流淌着教育公平與鄉村發展的新活力。”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文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