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險融合新探討:商保支付佔比仍需提升 首要是突破籌資瓶頸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潘亦純)隨着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人們對醫療保障的需求日益多樣化。因此,在基本醫保的基礎上,社會各方對進一步發揮商業保險的作用也寄予了更大的希望。
2月19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組織部分保險公司召開座談會,研究商業健康保險藥品目錄工作事宜,推進行業商業健康保險藥品目錄體系建設,被視爲商業健康險發展的重要一步。
3月18日下午,在商保藥械目錄與惠民保可持續發展論壇上,業內人士結合商業健康保險藥品目錄的研究,探討了醫險融合、雙向賦能的相關問題。
中國太平洋人壽原董事長、保險服務生態網絡(ISE)發起人徐敬惠表示,商業保險將成爲創新藥械多元支付的重要一環。“通過保險產品籌資是商業健康險首先要突破的瓶頸,要有專業、可靠、低成本的銷售渠道,還要建設商業健康保險藥品目錄,且能與基本醫保數據打通,互補保障責任,這是我國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面臨的新形勢和新要求。”
徐敬惠認爲,我國的商業健康險有效降低了個人支付負擔,但佔比還需儘快提升。目前,商保在創新藥械整體的支付量中佔比僅爲7.7%,個人負擔佔比仍高達49%。而惠民保在創新藥械支付中的佔比就更小了,大概僅有1%。“惠民保開了個好頭,讓普通老百姓對創新藥械有一個可及的渠道,但真正起作用的還是其他商業健康險。初步預測,到2035年,商業保險在創新藥械支付中的整體貢獻率將從當前的7.7%提升至44%,大大緩解基本醫保的支付壓力。”
宸汐健康創始人兼CEO李偉則認爲,未來,商業健康保險藥品目錄落地,對參與各方都有深層次意義。對政府部門來說,這是完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重要舉措,且能減輕基本醫保的壓力;對藥械廠商來說,商業健康保險藥品目錄落地有望進一步提升民衆的支付能力;對於保險公司而言,商業健康保險藥品目錄落地將增強產品的公信力,能更好地迎接健康險市場的擴容。
“未來,希望藥械廠商和保險公司能在產業協同方面共同推進大數據的應用,進一步提升協同效率。”李偉表示。
泰康在線副總裁丁峻峰則認爲,在多層次保障體系中,商業健康險對於滿足消費者對優質醫療服務的差異化需求、對創新醫藥的支付發揮了重要作用。
編輯 袁秀麗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