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調研|山水之間,向“綠”先行!引領區域綠色金融發展的桂林銀行都做了什麼?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龐成 廣西桂林報道
“見陽朔山,始知有筆力不能到者。”北宋時期,“宋四家”米芾在親歷灕江風光後,不禁創作出最早描繪桂林山水的寫真圖《陽朔山圖》,並題字如此。歷經千年,這般景緻,宛如往昔。當獨具特色的喀斯特地貌與潺潺流淌的灕江在桂林相逢,這一震撼人心的山水盛景,最終也成爲了第五套人民幣 20 元的背景圖案。
桂林千峰碧透、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優勢已成爲桂林乃至廣西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動能”,推動新質生產力跑出“加速度”成爲社會共識。
爲激活經濟社會綠色發展潛力,近年來,桂林金融業積極構建以“生態保護”爲核心的綠色金融發展體系,綠色金融支持力度不斷加大,並在全國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綠色金融發展模式和典型案例。
作爲桂林本地法人銀行機構,桂林銀行紮根本土、先行先試,探索出“生態廣西、綠色鄉村”綠色金融發展新模式,在綠色金融標準、綠色金融創新業務等多個領域更是實現多個“首個”。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桂林銀行綠色貸款餘額416億元,全行投放碳減排支持工具項目貸款7.17億元,綠色貸款和碳減排支持工具項目貸款規模位列廣西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第一。
作爲一種新興的金融服務模式,綠色金融主要通過金融工具和服務,引導資金流向環境友好型項目和企業,強化環境風險管理,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修復,促進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雙贏。
目前,全國各地金融業紛紛圍繞綠色金融標準體系構建、環境信息披露能力和質量提升、多元化金融產品服務創新、激勵約束強化、國際合作交流等多個維度發力,構建綠色金融體系“五大支柱”。
探索“生態廣西、綠色鄉村”綠色金融發展模式的桂林銀行也不例外。早在2020年,桂林市就被納入廣西首批綠色金融改革試點城市之一。而作爲桂林本地的城商行,桂林銀行先行先試、探索創新,在綠色金融多個領域實現多個“首個”。
桂林銀行充分發揮金融資源配置的關鍵作用和槓槓效應。現階段,該行正完善綠色金融一系列標準與評價體系,加大對廣西傳統支柱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綠色創新技術推廣應用等領域信貸投放的精細化轉化。
從率先制定廣西城商行中首個綠色金融發展規劃,到出臺全國首個綠色旅遊貸款企業標準《桂林銀行綠色旅遊貸款實施規範》,桂林銀行向“綠”先行的舉措亦被業界所認可。
日前,桂林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批准發佈了全國首個綠色旅遊貸款地方標準——《綠色旅遊貸款實施規範》,於2025年1月12日正式實施。該規範圍繞大力發展綠色金融,聚焦桂林世界級旅遊城市建設,規定了綠色旅遊貸款的總體要求以及貸款申請、貸前調查、授信准入、貸款審批、貸款發放和貸後管理的實施要求。
作爲該地方標準的起草單位之一,桂林銀行堅定不移地做“桂林的銀行”,通過制定企業標準和共同起草地方標準,將綠色金融的理念與桂林旅遊城市的打造結合了起來,給城市注入綠色金融的動能。
據桂林銀行綠色金融相關負責人介紹,《桂林銀行綠色旅遊貸款實施規範》明確了綠色旅遊貸款的定義和範圍、設立了綠色旅遊貸款專項額度、優化了貸款審批流程等,這爲桂林市執行地方標準提供了重要參考。
如今,桂林銀行仍是廣西唯一一家加入併成爲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委員會理事的金融機構。去年5月,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氣候投融資專業委員會發布了“2023年氣候友好型銀行業金融機構”名單,桂林銀行首次評選,獲評A級。
“廣西生態優勢金不換”的區域定位既是對廣西秀麗景色亙古不變的肯定,也揭露了綠色發展與地方經濟效率提升的正關聯。金山銀山換不來綠水青山,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由綠到金”的背後是生態優勢轉化爲發展優勢,是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的方向。
近年來,桂林銀行主動創新適應區域經濟綠色發展的金融工具,積極發展和創新多元化的綠色金融產品體系,不斷聯結經濟“高價值”與生態“高顏值”。例如,創新“綠色生態貸”“可持續發展掛鉤貸款”等綠色金融產品,落地全國首筆生物多樣性保護+ESG可持續發展掛鉤貸款和首筆“零碳”跨境金融業務、投放廣西首筆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碳減排支持工具、廣西首筆“桂惠貸-綠色貸”等一批創新業務。
總投資7.574億元的中馬欽州產業園區協鑫天然氣分佈式能源項目是廣西建設清潔能源領域合作共識的典型項目,設計年發電量7.275億千瓦時,供熱量175萬吉焦,能源綜合利用效率達80%以上,建成後可直接面向產業園區內提供清潔、高效、環保、節能、安全的熱、電、冷能源。
2024年一季度,爲推進該項目業務落實落地,桂林銀行充分利用各項信貸優惠政策,爲項目主體公司提供4.946億元固定資產貸款支持,解決了制約項目運營期的資金需求問題。
除了爲重點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添磚加瓦外,通過打造精準高效的綠色金融服務體系,桂林銀行爲廣西多領域、多層次清潔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
在桂林市順俊生物質燃料有限公司的工廠內,機器轟鳴,工人們正忙着對農、林廢料進行破碎、粉磨、烘乾、壓縮成型、封裝冷卻等工序。經過層層加工,木材廢料將被再利用,製成可直接燃燒的一種新型清潔燃料。
得益於密度大,熱值高的特性,生物質顆粒燃料成爲替代煤、油的理想燃料。由於不佔用碳排放指標,這類清潔燃料深受水泥廠、火電廠和鋼鐵廠青睞,市場接受度逐年提高。同時,這項技術的應用亦改善了農村農田秸稈隨地焚燒,農、林廢料隨意丟棄的現象,優化人居環境、增加農民收入。
不過,氣候因素影響對這類燃料原料生產有一定影響。每年梅雨季節的到來,都會令順俊生物質燃料公司負責人黎發順犯難,“木材及製造生物質燃料相關原料的溼度變大,生產損耗也隨即升高,要想保證原有出貨量以及加大投產,還需再囤積三個月的原材料。”
瞭解到企業的現狀和融資需求後,桂林銀行立即到企業開展調研,最終爲企業制定了綠色金融服務方案,給予企業100萬元授信支持,爲小微企業轉型增產提供金融力量。
綠色金融既側重綠色低碳行業發展,也聚焦“棕色”行業和碳密集產業低碳轉型。中短期看來,廣西產業以資源型和勞動密集型爲主,資產增長仍主要依賴於傳統產業本身及其綠色轉型需求,轉型金融業務有巨大的挖掘空間。
2024年9月,桂林銀行發放廣西首筆應用《鋁產業轉型金融支持指導目錄》的鋁產業轉型貸款。該筆貸款將利率優惠與企業符合“目錄”先進工藝的數量掛鉤,通過利率優惠鼓勵企業採用更多先進工藝降低碳排放和環境污染,爲金融支持廣西傳統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按下“加速鍵”。
鋼鐵產業是廣西防城港市傳統支柱產業,在防城港市經濟高質量發展中佔據重要位置。近年來,不少鋼鐵上下游企業緊跟國家政策導向,對生產線進行全面改造升級的同時,加大技術研發,防城港福城鋼鐵製品有限公司、廣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等本地鋼鐵龍頭企業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我們這類鋼鐵企業要經過低碳轉型,必須通過能源結構創新、工藝結構創新和材料技術創新來實現,其中需耗費大量的大力、物力和財力。”福城鋼鐵公司負責人表示,桂林銀行得知該企業節能降碳的轉型發展資金需求後,便直接採用“全流程無紙化”“線上貸審會”“專職審批人隊伍”等方式快速審批,提供了1000萬元的貸款支持,實現信貸資源向關鍵領域傾斜。
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桂林銀行綠色貸款餘額416億元,全行投放碳減排支持工具項目貸款7.17億元,綠色貸款和碳減排支持工具項目貸款規模位列廣西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桂林銀行累計發行綠色金融債券規模60億元,投放綠色項目覆蓋節能環保產業、清潔能源產業、清潔生產企業、基礎設施綠色升級和生態環境產業等5大類別。
據桂林銀行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23年末,該行40億存續期綠色金融債已形成節約標煤10.32萬噸、減排二氧化碳 17.27 萬噸、減排化學需氧量2.01萬噸等環境效益。
城商行紮根本地市場、管理半徑短、經營機制靈活的獨有優勢,在綠色金融領域得到充分呈現。特別是桂林銀行獨特的“市-縣-鄉-村”四級服務網絡,推動金融資源和服務持續“下沉”、“生態廣西、綠色鄉村”綠色金融發展模式的腳步延伸到各個村鎮角落,覆蓋到每個細微之處。
毛洲島是百里灕江第一大島,旅遊資源十分突出。“然而在過去,由於島內地少人多,不少年輕人選擇外出就業。”毛洲島村桂林銀行農村金融綜合服務站點站長劉毅忠說,要用好當地資源,發展文旅產業,乾淨整潔的原生態環境是一個關鍵因素。2021年,桂林銀行以毛洲島村農村普惠金融綜合服務點爲試點,打造“灕江生態保護金融服務點”,實施村民參與沿江保護累積積分制度,引導沿江村民開展環境保護。
在桂林銀行鄉村金融支持下,島上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風光旅遊氛圍逐漸濃厚,越來越多農民、返鄉青年能夠便捷地獲得生產經營資金,實現在家鄉創業就業。
桂林銀行以毛洲島村農村普惠金融綜合服務點爲試點打造“灕江生態保護金融服務點” 。(圖源:桂林銀行)
“村子現有94戶人家,45家農家樂在經營。”桂林銀行獨特的金融服務模式爲村民提供更多發展機會,亦讓劉毅忠的工作付出得到村民的肯定。不久前,劉毅忠成功競選茅洲村副村長,成爲茅洲村最年輕的幹部。
不僅如此,桂林銀行的金融活水仍在不斷培育茅洲村振興的新路徑。“依託貸後精細化管理,我們正積極研判島內各類旅遊產業的經營情況。比如通過提供授信、收單等業務,能提前掌握不同行業景氣度,爲村民致富提供正確路徑,而擴大民宿業正是毛洲島村目前考察的內容之一。”劉毅忠表示。
在桂林市打造世界級旅遊城市過程中,綠色金融業務精細化運作已成爲重要力量。金融活水滴灌下,灕江沿江碼頭、遊船等重點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檔升級,讓桂林旅遊整體形象面貌越來越有“國際範”。
三千漓·中國山水人文度假區 (圖源:桂林銀行)
三千漓·中國山水人文度假區位於灕江旅遊精華段。桂林銀行把呵護“世界的寶貝”灕江與支持景區建設相結合,給予該項目3.5億元融資支持。目前,該景區已成功獲評國家4A級旅遊景區。
截至2024年12月末,桂林銀行綠色旅遊貸款餘額超百億元,其中投入桂林市綠色旅遊相關佔比超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