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調研丨不止於金融,銀行協助中企出海擴版圖“花樣翻新”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周炎炎 蘇州報道

國內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中國企業“走出去”漸成浪潮。企業積極尋求海外的“第二增長曲線”,近年來中國的銀行業也順勢而爲,伴隨企業出海做大增量“蛋糕”。

但是出海業務並不是每家銀行都可以做,需要從需求端入手,建構幫助客戶境外開立賬戶之外,解決更多運營、財務、結算、資產管理甚至營銷拓客等痛點問題,考驗的是商業銀行跨境綜合金融業務能力、跨部門協調能力。

有時候這些服務已經超脫出銀行本源業務的範疇,銀行既要對全球商品貿易、各國政策、細分市場機遇“博學多聞”,又需要對企業噓寒問暖、“知冷知熱”,可以說功夫早在金融業務之外。

易德龍位於相城區黃埭鎮的廠房一片熱火朝天。記者在易德龍的車間看到,投資4億元的高端電子智能控制組件生產項目自動化機器生產轟隆作響,從這裡生產出的PCBA(經貼裝元件的PCB板稱爲PCBA)遠銷海外,抵達歐美的客戶手中。現在,易德龍年進出口量超2億美元。

難以想象的是,2004年時這家公司一年的銷售額才180萬元,主要生產電子秤、電飯煲等小家電,且產品形態落伍於市場。而易德龍公司的“起死回生”,甚至在2017年一躍成爲A股主板上市公司,也是個傳奇的故事。畢業於南京大學物理系,曾經在國營工廠和合資公司擔任過“金領”的錢新棟,2004年因一筆借款轉成股份,偶然接手了易德龍。錢新棟接手後,將其轉型成一家電子製造服務業公司,這才讓這家公司重獲生機。

由於該公司從21世紀初就一直從事跨國貿易,歐美銷售份額高達七成以上,疊加目前地緣政治的因素及客戶需求變化,近些年開始在越南、墨西哥、羅馬尼亞分別設廠,實現部分產能出海。

“這一過程更多是基於市場和優質客戶需求的實際反映,而非預先設定的戰略規劃,而中國企業會根據市場變化靈活調整策略。”錢新棟表示,他認爲從全球各國生產效率和成本率來看,中國仍然是最優解,因此他不希望海外的工廠將原本國內工廠生產的項目往外“搬”,而希望利用海外的土地、海外的人員、海外的供應鏈來服務海外的客戶。

除了生產成本上升、與當地融合共贏的難題之外,企業還曾經遇到過開戶難題。原來,當時因爲各種原因引起誤解,被新加坡一家銀行險些列入徵信“黑名單”,與銀行溝通無果正焦頭爛額之時,剛好寧波銀行與股東行華僑銀行高管來公司拜訪,很快幫忙解決了徵信問題,並迅速協助在新加坡的開戶工作,大大減少了企業的溝通成本。

“海外開戶不比國內開戶,流程是很冗長的,就在這麼個契機下,寧波銀行藉助與股東華僑銀行的聯動,幫我解決了問題,確實出乎意料。”錢新棟表示。

除了提供海外開戶的便利性,協助企業規避匯率風險、降低財務成本也是商業銀行服務出海企業的關鍵點,這需要銀行實時把握全局、掌握交易全貌,及時與企業財務人員溝通。

博瑞生物醫藥(蘇州)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於2001年,2019年成功登陸科創板,是一家參與國際競爭的創新型製藥企業。公司依靠研發驅動,聚焦於首仿、難仿、特色原料藥、複雜製劑和原創性新藥,該公司的產品覆蓋抗真菌、抗病毒、免疫抑制、抗腫瘤、心腦血管、呼吸、補鐵劑、獸藥、輔料等領域。目前,公司的藥品生產體系通過了中國、美國、歐盟、日本和韓國的官方GMP認證,產品覆蓋了中國、歐盟、美國、日韓以及其他“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或地區。

“我們的海外營收佔到一半以上,未來還會更高。”董事長袁建棟對記者說。

醫藥的創新有兩種思路,一種是模仿國外已有的創新,通過改變分子結構繞過專利,但這種創新價值有限;另一種是基於深入研究,找出已有藥品的侷限性和缺點,進行迭代創新,以期超越原藥品。博瑞生物選擇的就是這第二條更難、但是附加值更高的路。

袁建棟對記者介紹稱,該公司近期研發的重點有兩項,針對代謝疾病如減肥、脂肪肝,以及針對呼吸系統疾病如哮喘、慢阻肺的創新藥物研發。其中,這對代謝減肥的特效藥已經進入臨牀三期階段。

寧波銀行與博瑞生物已經合作近10年,一開始侷限於200萬元的小額授信,隨着企業的壯大及上市、出海,到現在已經審批通過了3億元的授信合作,算是銀行陪伴企業成長的典型案例。令袁建棟印象深刻的是,寧波銀行協助博瑞生物美元匯率盯盤,並在跨境結算業務方面儘量幫助客戶降低財務成本。

“銀行如果比較僵化,就會爲企業帶來效率的損耗。目前寧波銀行會提供給我們一些增值服務,可以說服務模式已超出傳統商業銀行的範疇,展現出高度的靈活性和客戶導向性。”袁建棟表示。

“除了上市公司之外,銀行也要注意幫助扶植企業的子公司成長,尤其是企業新的醫藥項目需要資金時,我們一方面提供授信支持,一方面依託總分行的渠道關係,幫助客戶尋找風投資金,解決客戶的資金需求,先後引入了多筆風投資金的合作。”寧波銀行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

江蘇沙鋼三中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成立於2000年,主營鋼材的加工和銷售,客戶覆蓋中石油、招商局重工、上海建工、中航三局、寰宇東方、金洲管道等大型國央企,公司及集團內8家關聯企業年銷售額超過250億元。

“鋼鐵並不完全是落後產能,我們的研發能力一直位於國內的第一方陣,早就提前轉型了”,沙鋼三中總經理吳國祥對記者表示,該公司正研發的超薄帶是最薄爲0.7毫米的高強度帶鋼,顛覆了傳統生產工藝,可廣泛用於機器人制造等精密製造行業。“我們在全球有很多辦事處,韓國、新加坡、阿聯酋、英國、美國、法國、沙特都有我們的業務。我們要輸出,不僅是產品輸出、裝備輸出,還要資金輸出、人才輸出。”

“我們一家公司一年在寧波銀行貼現30億元-50億元,因爲他們‘極速貼現’服務是全線上化操作。作爲民營企業,我要求每個時間點資金都在高速運轉、高效應用,我們要‘金錢在空中飛舞’,哪怕只有一點點空間也要創造最大效用。”吳國祥稱。

商業銀行提供的最基礎的金融服務就是存貸匯業務,但是隨着企業走出去的步伐加快,傳統金融服務已經不能滿足企業日益增長的需求。銀行需要再次“進化”。

蘇州英賽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7年,是一家專注於生物製藥實驗室設備研發製造的高科技企業,其研發的蛋白純化系統和核酸合成儀設備已經達到國內市佔率第一。

這家公司從研發突破到量產銷售、產品線擴充、拓展海外銷售的過程中,累積完成6輪融資,融資進度已到C輪,總融資金額數億元。生物製藥實驗室設備研發製造的細分賽道也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國際醫藥設備公司的年營收能做到兩三百億美金,以英賽斯爲代表的中國企業還在努力拓展全球市場份額,尋找第二生長曲線。

“我們聚焦在生物製藥的細分領域,但希望能夠變成一家全球性的公司,目前我們國內銷售佔九成,10%的產品用於出口,但我們希望三五年之後,能夠實現出口與國內銷售打平的水平,十年內做到2億-3億美元的營收規模。”英賽斯董事長李大爲對記者表示。

企業的全球版圖擴張離不開金融機構的資金支持,而金融機構對出海企業的支持可以不止於金融。

寧波銀行是因爲英賽斯的對外投資業務(ODI)與這家公司建聯,在接觸過程中建立信任,並向企業提供了低息流貸,在瞭解到企業的財資需求之後,也開始爲該公司提供資金保值增值服務。近期,寧波銀行在掌握美國、英國、新加坡、印度、菲律賓、委內瑞拉等23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關數據的條件下,也在通過“波波知了”的“海外工作助手”向企業提供市場分析、境外拓客的相關數據支持,以及聯動該行第二大股東新加坡華僑銀行爲企業提供海外開戶、律所及會計師事務所推薦等增值服務。

“我們相當於把大行對頭部企業的服務下沉到中小微企業都可以享受,提供匯率管理等精細化服務,努力縮減企業財務成本。”寧波銀行蘇州分行工業園區支行科技金融部副總經理(主持工作)張蘊琦對記者表示。該行目前還開發了針對外向型企業的貨物出口物流圖服務,企業可以通過銀行APP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貨物集裝箱已經抵達了哪個港口。

記者從多位生物醫藥行業人士處瞭解到,目前全國大概有大大小小數千家biotech生物醫藥公司。對於這些生物醫藥公司而言,創新藥面世前的研發週期經常長於10年,研發成功“驚險一躍”的概率又極低,確實是需要“燒錢”的創新行業。美國的市場由幾家大型製藥公司壟斷分割,自然有充裕的現金流用於新藥研發,而國內生物製藥公司目前還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巨頭,對外部融資依賴性較強。隨着近年來美元基金的退場和IPO上市難度加大,再加上部分藥企未形成完整的商業化路徑,不少新興醫藥公司尋求被上市公司併購,也有一些選擇賣掉新藥專利,甚至“賤賣”給國際藥企巨頭,行業內都認爲比較可惜。

在後面這種情況中,如果國家相關部門能暢通創投行業退出渠道,激發一級市場活力,輔之以專業金融機構及時發現新藥的價值,幫藥企解決一些“急難愁盼”的問題,未來行業的想象空間依然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