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總結:二甲雙胍在不同類型糖尿病中如何選用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這6種情況你都知道嗎?
撰文丨高麗麗
二甲雙胍爲當前臨牀應用廣泛的口服降糖藥,通過多重機制調節血糖,不但能夠減少肝葡萄糖輸出,改善外周組織的胰島素抵抗,還能促進葡萄糖的排泄,抑制小腸對葡萄糖的吸收,並刺激外周組織攝取和利用葡萄糖。 其降糖效果顯著,尤其在降低空腹血糖方面表現出色。
同時,它還具備諸多額外益處: 對心血管系統具有保護作用,不會增加肝腎功能損害風險和低血糖發生機率,還能延緩老年癡呆症的發病進程,改善脂代謝,幫助減重,有效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羣發展爲糖尿病的風險,甚至在抗腫瘤方面也有一定潛力。 鑑於這些優勢,二甲雙胍不僅可單獨用於糖尿病的治療,還能與其他各類降糖藥物聯合使用,進一步優化治療方案。 那麼,針對不同特殊類型的糖尿病,該如何科學、合理地選用二甲雙胍呢?
一、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T1DM)是因胰島β細胞破壞致胰島素絕對缺乏、胰島素分泌的顯著下降或缺失的疾病,具有酮症傾向,患者需終身依賴胰島素,其發病與易感基因、環境有關,多急性起病,類型主要包括成人T1DM、兒童青少年T1DM、成人隱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
二甲雙胍建議酌情用於體重指數(BMI)≥25kg/m2的≥10歲T1DM者,其能降糖、輕度降低HbA1c、輕度減輕體重,可與胰島素聯用,還可用於LADA患者。
二、兒童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T2DM)在臨牀較常見,其是因胰島β細胞功能缺陷/失代償、外周組織出現胰島素抵抗,導致胰島素分泌相對減少、血糖升高的疾病,多慢性起病,患者常伴肥胖,可見於兒童。相較於成人,兒童T2DM胰島β細胞功能衰減的速度可更快,更早出現糖尿病併發症,併合並其他代謝異常。
二甲雙胍被推薦爲T2DM的首選用藥,可用於兒童T2DM的治療,可與胰島素聯用。
對於代謝穩定(即HbA1c<8.5%且無症狀)的兒童T2DM者,可先使用二甲雙胍爲初始治療用藥。建議初始劑量爲500mg/d,分2次口服,持續服用7d,後3~4周內每週增加500mg,最大劑量≤2000mg/d。
《兒童2型糖尿病診治指南(2025)》中指出,若二甲雙胍用藥3~6個月後HbA1c仍不能<7%,>10歲兒童可選用二甲雙胍-恩格列淨複方製劑等爲二線用藥。《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中指出,若二甲雙胍用藥3~4個月後,HbA1c仍不能<6.5%,建議加用胰島素。
若兒童T2DM患者初診HbA1c≥8.5%,或有明顯高血糖症狀/代謝不穩定,建議胰島素聯用二甲雙胍。
三、妊娠期糖尿病(GDM)
妊娠糖尿病在臨牀較常見,其指女性在妊娠期伴高血糖的狀態,可分爲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前糖尿病(PGDM)和妊娠期顯性糖尿病(ODM),其中GDM爲妊娠期常見的併發症,包括A1型、A2型,可顯著使妊娠不良結局的風險增加,並增加孕婦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還能使子代糖代謝異常、肥胖、心血管病的發生風險顯著增加。
二甲雙胍可用於GDM治療,尤其適於無法使用胰島素者,其有效性與胰島素相似,能降糖、減少胰島素抵抗、減輕孕婦體重,不過二甲雙胍可穿過胎盤。
對於GDM A2型孕婦(因存在胰島素抵抗等情況)、孕前肥胖或超重的GDM孕婦,若胰島素增加劑量後降糖療效仍不佳,可將胰島素與二甲雙胍聯用。建議二甲雙胍的最小起效劑量爲500mg/d,最佳有效劑量爲2000mg/d。
二甲雙胍不建議用於伴胎兒生長受限、先兆子癇、高血壓的孕婦。
四、圍術期糖尿病
對於圍術期的糖尿病患者,手術期間的血糖管理至關重要。手術應激可急劇升高血糖,並增加感染的發生率;但如果血糖控制過於嚴格又會增加低血糖的發生風險,引起心腦血管不良事件。
目前二甲雙胍在圍術期的停用尚有爭議,但有腎功能不全、需進行造影檢查,或有其他乳酸酸中毒風險者建議手術當天停藥。《慢病患者圍術期的用藥管理指引》中指出,對於小手術,二甲雙胍可術前常規給藥,手術當天停用。
五、老年糖尿病
老年糖尿病在臨牀較常見,其爲患者年齡≥60歲(世界衛生組織標準爲≥65歲)的糖尿病,以T2DM爲主。老年糖尿病患者易發生低血糖、對低血糖的耐受性差,常伴高血壓、血脂異常等。
二甲雙胍被推薦爲老年T2DM者的一線用藥,其不易引起低血糖,建議從小劑量500mg/d起始,逐漸增量,最大劑量≤2550mg/d。
不過,存在可引起組織缺氧的疾病(如呼吸衰竭、急性心衰、休克、失代償性心衰、近期發作的心肌梗死等)、急性代謝性酸中毒、慢性代謝性酸中毒、重度感染的老年者禁用。
六、糖尿病伴腫瘤
腫瘤嚴重影響患者預期壽命,可與糖尿病合併發生。近年來研究發現,二甲雙胍具有輔助抗腫瘤的作用。
對T2DM伴腫瘤如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結直腸癌、肝癌、胃癌、子宮內膜癌(1型)者推薦聯用二甲雙胍,其可使化療藥物敏感性增強,降低腫瘤的轉移率等。
建議腫瘤患者在糖尿病前期或確診糖尿病時儘早開始使用二甲雙胍。對於尚未使用二甲雙胍的T2DM患者,建議在腫瘤初期儘早啓用;而正在使用二甲雙胍的T2DM者,建議在腫瘤初期繼續使用。
在不同類型腫瘤的應用方面:
對於伴糖尿病的乳腺癌ER陽性/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陰性者,優先推薦使用二甲雙胍,非糖尿病的ER陽性/HER2陰性乳腺癌患者也可考慮使用。
前列腺癌伴T2DM者,推薦常規使用二甲雙胍。
肝癌合併糖尿病的患者,推薦常規使用二甲雙胍;但對於非糖尿病的肝癌患者,不推薦常規使用。
胃癌合併T2DM且常規治療效果欠佳時,可聯合使用二甲雙胍作爲輔助治療藥物。
肺癌合併糖尿病的患者,可優先考慮將二甲雙胍作爲輔助治療。
結直腸息肉切除術後合併糖尿病的患者,推薦使用二甲雙胍;糖尿病伴結直腸癌者,推薦常規使用二甲雙胍;而結直腸癌術後患者,對於使用二甲雙胍既不推薦也不反對。
子宮內膜癌合併T2DM的患者,推薦使用二甲雙胍;對於非典型子宮內膜增生(AEH)、早期子宮內膜癌的育齡女性,無論是否伴有糖尿病,在使用孕激素治療時推薦聯合使用二甲雙胍;2型子宮內膜癌且無糖尿病的患者,不推薦使用二甲雙胍。
對於糖尿病伴腫瘤者,可常規使用能耐受的二甲雙胍最大劑量,普通片劑≤2550mg/d,緩釋劑型≤2000mg/d。
▌小提示:
二甲雙胍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胃腸道反應、乳酸性酸中毒風險、維生素B12水平下降等。線粒體疾病者儘量避免使用,因可抑制線粒體的複合體而升高乳酸。
參考文獻:
[1]二甲雙胍臨牀應用專家共識(2023年版)[J].中華內科雜誌,2023,62(6):619-630.
[2]中國老年2型糖尿病診療措施專家共識(2018年版)[J].中華內科雜誌,2018,57(9):626-634
[3]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J].中華糖尿病雜誌,2025,17(1):16-100
[4]中國老年糖尿病診療指南(2024版)[J].中華糖尿病雜誌,2024,16(2):147-176
[5]許瀟等.兒童罕見類型糖尿病的診斷與治療[J].中國實用兒科雜誌,2024,39(12):920-929
[6]糖尿病患者圍術期口服降糖藥物治療管理[J].中國藥物與臨牀,2025,25(1):16-19
[7]中國1型糖尿病診治指南(2021版)[J].中華糖尿病雜誌,2022,14(11):1143-1250
[8]兒童2型糖尿病診治指南(2025)[J].中華兒科雜誌,2025,63(2):131-135
[9]中國妊娠期糖尿病母兒共同管理指南(2024版)[J].中國研究型醫院,2024,11(6):11-26
[10]慢病患者圍術期的用藥管理指引(廣東省藥學會2023年4月26日)
[11]二甲雙胍輔助治療合併2型糖尿病的惡性腫瘤患者的專家共識(2022年版)[J].中國癌症雜誌,2022,32(11):1121-1128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爲決策依據時另行覈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