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香港vs內地,買房成本大揭秘!
越是研究,越覺得香港可圖。
上週六(8月9日),房姐聯合多位專家,舉辦了香港主題的私屬分享會。
有關香港本地生新政、樓市機遇、香港打新攻略,都做了詳細的解讀和分享,如果想要文件或參與下一次分享會,聯繫房姐哦~
丨分享會資料,添加下方房姐微信獲取哦
毫無疑問,香港樓市站在了罕見的窗口期。
無論是想自住、追求教育、還是考慮長期投資的精明買家,都有了直面風口的機會。
但在做選擇之前,必須先要了解香港。
今天,我們先從香港/內地房產對比開始,幫你理清香港房產的基本面!
想要分享會資料/香港買房攻略,添加房姐獲取~
香港和內地的房子,有什麼不同?
雖然都是房子,但香港和內陸有着本質上的區別。
香港房產:
香港房產的本質,是 “用土地稀缺性兌換資本流動性”。
通過 “美元定價+永久使用權+自由市場” 三角框架,香港房產成爲全球資本的硬資產兌換器。
它能載着你的資產駛向全球市場,但需應對風浪。
內地房產:
內地房產,是 “用政策管控平衡居住權與金融風險”。
則像在14億人居住需求與金融安全間走鋼絲,通過 “土地財政+限購政策+國企託底” 實現多重目標。
航行更安穩,但航行範圍受限。
此外,香港房產和內地房產還有多方面的不同。
1、香港講套內面積,內地講建築面積。
香港沒有公攤面積,以香港實用面積除以0.7差不多等於內地銷售的建築面積。
2、房子產權年限不同。
內地房產根據土地性質,一般年限在40/50/70年。
但在香港,有999年,99年,75年,50年等,在到期後可自動續50年,無需補差價。
3、香港沒有學位房,租售同權,但有名校網。
香港入學途徑多樣,但公立學校有類似內地學區的校網劃分,如果你住在名校網內,孩子上名校的機會就大些。
4、香港房產更受國際資本歡迎。
香港的房產,可以說是面向全球的。
對比內地房產來說,香港房產有更強的金融屬性和流通性,更加具備投資價值。
香港VS內地,購房成本差異
在香港買房,都有哪些交易成本?
以往,成本中最大頭就是印花稅。
但在撤辣後,房價400萬港元以下的房子,印花稅只有100港元。
根據房屋價值按不同檔次繳納印花稅,最高不超過4.25%。
利率方面,香港分爲“H按”和“P按”。
H 按:以香港銀行同業拆息(HIBOR)爲基準,利率 = HIBOR+1.25%(浮動),目前利率約 2%,封頂不超過3.5%。當下美國降息週期,H按相對划算。
P 按:以銀行最優惠利率爲基準,利率 = P-2.5%,目前 P 約 5.25%,實際利率約 2.75%,利率相對穩定,適合高息期。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如果購房是出租,只能貸款6成,如果是自住則可以貸款到7-9成。
香港買樓,還需要交律師費。
在香港,房產交易簽約流程嚴謹規範,必須經由律師完成,律師費用一般在8000-30000港幣之間(具體因房價和流程的複雜程度而定)。
此外,香港買樓花(期房)可以不用立即供款。
如果是買樓花,一般只需要支付5%左右的定金即可。
從購房政策層面來說,香港要比內地城市更加友好。
香港VS內地,房產持有成本差異
持有成本,是香港和內地房產的重要差異。
首先,就是物業費上的差別。
香港的物業費大約在30-50元每平米,差不多是內地的10倍!
不過在高昂的物業費下,香港的物業服務及房屋保養都做的十分到位,擁有大多數內地房產都達不到的服務質量,
其次,是差餉和地租。
差餉:
無論是自住還是出租,都要交差餉,是香港基於房產物業徵收的稅項,按照季度預繳,根據物業的租值乘以5%來徵收。
地租:
由於香港土地由政府以 “批地” 形式租予承租人(業主),業主需根據土地契約條款及相關適用法例向政府繳付租金,地租徵收率一般爲租值的 3%。
物業稅:
如果將房子租出去,得再繳租金淨收入×15%的物業稅。
持有成本這麼高,爲什麼還要買?
因爲租金也高啊!
要知道,7月香港租務錄3100宗,創按月曆史新高水平;同時香港目前的租金回報大概在3-5%,能夠完全覆蓋月供,即便減去持有成本,依然有利可圖!
最後,香港房產像維港夜景——璀璨但燒錢。
值不值得投?看你的預算和需求,圖身份、博教育資源或對衝美元風險,可考慮入場。
求安穩自住,還是內地更接地氣。
關 注 這 只 懂 財 經的 喵 , 來 聊 聊~
掃下方二維碼,直接進羣暢聊~
——往期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