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 數兆美元 AI 泡沫升溫全過程

AI熱潮升溫,華爾街擔心重演網路泡沫夢魘。路透

當前的AI熱潮幾乎從啓動之初,就伴隨着投機泡沫的警告。許多觀察人士認爲,這股狂熱可能重演1990年代末期以市場崩盤與破產潮收場的「網路泡沫」。

各大科技巨擘正砸下數千億美元購置先進晶片並興建資料中心,不僅是爲了支撐ChatGPT、Gemini和Claude等聊天機器人使用量激增,更是爲了迎接「經濟活動從人類轉向機器」的時代。最終帳單可能高達數兆美元。資金來源包括創投、舉債,以及其他非常規融資安排,已引發華爾街側目。

即便是AI最熱情的擁護者,也承認市場存在泡沫,但仍堅信這項技術的長期潛力。過去從未有任何仍未被驗證爲可獲利的技術,在如此短時間內吸引到這般龐大的資金。許多企業即使心存疑慮,也不得不跟進投資腳步,以免在未來市場中被規模更大的競爭對手邊緣化。11月初科技股急跌,更凸顯出估值過熱的隱憂。

天價計劃震撼市場

ChatGPT開發商OpenAI的執行長奧特曼今年1月在白宮宣佈高達5,000億美元的「星門」(Stargate)AI基礎建設計劃,震驚各界。此後,Meta與其他科技公司也紛紛擴大支出。奧特曼還進一步表示,OpenAI最終在AI基礎設施上的支出可能達到「數兆美元」。輝達(Nvidia)承諾投資最多1,000億美元,外界質疑這是否是變相「扶持客戶」以維持自身銷售。

根據報導,OpenAI預計到2029年將燒掉逾1,150億美元現金,暗示可能尋求債務融資,Meta在內的其他科技公司也紛紛舉債支應前所未有的支出。

營收不敷成本

貝恩顧問公司9月發佈的報告估算,到2030年,AI企業每年需創造2兆美元營收,才能負擔預期所需的算力成本,但實際營收恐短缺8,000億美元。

知名避險基金經理人David Einhorn直言:「這一輪可能帶來大規模資本毀滅。」

8月,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發現,95%的機構在AI專案的投資是零回報。哈佛與史丹佛大學則發現,員工利用AI生成大量「工作糟粕」,外表優質、內容空洞,反而造成生產力的鉅額損失。

同時,OpenAI與Anthropic在擴展定律上遭遇瓶頸,GPT-5推出後反應平淡。奧特曼坦言,距離通用人工智慧(AGI)仍少關鍵環節。再加上中國大陸廠商的低價模型涌入市場,美企更難回收龐大投資。另外,電力供應緊張也使AI資料中心擴張受到限制。

信心與泡沫共存

作爲當前AI熱潮的代表人物,奧特曼承認投資人「過度興奮」,但仍強調AI是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最重要的發明。他指出,隨着全球數億人使用ChatGPT進行對話、編寫程式及生成內容,OpenAI的算力仍然捉襟見肘。

AI開發者期望,隨着模型能力提升,能處理更復雜任務,企業和個人會願意爲AI服務支付遠高於目前的費用。

Meta執行長祖克柏9月表示,AI泡沫「很有可能出現」,但他更擔心投入不足而錯失機遇。他說,錯誤投資數千億美元固然遺憾,但兩害相權取其輕。

歷史會重演嗎

分析人士指出,AI熱潮與網路泡沫的相似度驚人:估值過高、商業模式脆弱、營收預測誇張、資金蜂擁而入。今年1月,中國DeepSeek以低成本模型橫空出世,引發全球科技股暴跌,輝達單日重挫17%。但矽谷很快重燃投資熱情,輝達股價反彈創新高,市值一度突破5兆美元。

市場觀察家也指出了當前形勢與20多年前那場轟轟烈烈達康泡沫的關鍵差異:首先,走在趨勢前端的多爲財財務穩健的大公司。「美股七雄」多半擁有龐大現金流並能長期獲利。

此外,AI應用的滲透速度驚人。OpenAI的ChatGPT每週活躍用戶高達7億,是史上成長最快的消費產品之一。OpenAI預估2025年營收將增加逾兩倍至127億美元,儘管仍未獲利,估值卻已達5,0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