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前7月財政數據:財政收入增速由負轉正
全國狹義財政收入增速由負轉正,折射經濟穩中向好。
8月19日,財政部公佈今年前7個月財政收支情況。1-7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5839億元,同比增長0.1%。
今年以來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出現下滑,不過,降幅逐步縮窄。隨着7月份這一收入增幅(2.6%)創下年內新高,帶動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累計增速首次實現由負轉正,折射了經濟運行總體平穩。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近日公開表示,受多重因素影響,7月份部分經濟指標有所波動,但主要指標累計增速保持總體平穩,就業物價總體穩定,經濟平穩運行態勢沒有改變。
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稅收收入和非稅收入組成,其中又以稅收爲主,稅收也被稱爲“經濟晴雨表”。
根據財政部數據,今年前7個月,全國稅收收入110933億元,同比下降0.3%,這一降幅持續縮窄。其中7月份,全國稅收收入18018億元,同比增長5%,月度增幅自4月份由負轉正後持續回升。
近幾個月稅收收入保持增長,折射經濟運行向好。不過總體來看稅收收入累計增速依然低於經濟增速(上半年經濟增速爲5.3%)。
對於稅收增速與經濟增速不完全同步情形,近期國家稅務總局局長鬍靜林解釋,這主要受減稅降費、價格變動、稅源結構等因素影響。比如GDP增速是以不變價計算,稅收收入是以現價計算,價格特別是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對稅收收入影響很大。從過去10年看,PPI的增減會帶來稅收收入的同幅度增減。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5年7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環比下降0.2%,降幅比上月收窄0.2個百分點。
從具體稅種收入來看,四大主體稅種收入均有所好轉。
根據財政部數據,今年前7個月,第一大稅種國內增值稅同比增長3%,第三大稅種國內消費稅同比增長2.1%,第四大稅種個人所得稅同比增長8.8%,三大稅種增幅分別比上半年提高0.2個、0.4個、0.8個百分點。儘管前7個月第二大稅種企業所得稅依然下滑(-0.4%),但降幅較上半年明顯縮窄。
房地產市場總體仍比較低迷之下,使得今年前7個月土地增值稅和契稅收入出現兩位數降幅。複雜外貿形勢下,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關稅收入也有所下滑。股市成交活躍,使得前7個月證券交易印花稅同比增長62.5%,逼近千億。稅收徵管不斷加強,使得房產稅等收入保持較快增長。
今年前7個月,裝備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等行業稅收表現良好。鐵路船舶航空航天設備、計算機通信設備、電氣機械器材等裝備製造業稅收收入分別增長33%、10.1%、8%,科學研究技術服務業稅收收入增長12.7%,文化體育娛樂業稅收收入增長4.1%。
隨着今年以來稅收收入降幅逐步縮窄,非稅收入增幅出現下滑。
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全國非稅收入24906億元,同比增長2%。這一增幅明顯低於去年同期數據(12%)。
除了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外,以地方賣地收入爲主的政府性基金收入也是廣義財政收入重要組成部分。受房地產市場及土地市場整體低迷影響,土地出讓收入依然出現下滑,但隨着今年以來核心城市推出優質地塊,企業競拍熱情高漲,土地出讓收入降幅持續縮窄。
財政部數據顯示,1-7月,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23124億元,同比下降0.7%。其中地方政府性基金預算本級收入中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16950億元,同比下降4.6%。這一降幅在今年以來不斷收窄,也明顯低於去年同期水平(-22.3%)。
在財政收入總體回暖以及政府加快發債支撐下,財政支出保持一定力度,推動經濟穩中向好。
財政部數據顯示,1-7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60737億元,同比增長3.4%。其中,民生類支出得到有效保障。比如社保和就業、教育、衛生健康支出分別同比增長9.8%、5.7%、5.3%,高於上述支出平均增速。交通運輸、農林水、城鄉社區等基建類支出則出現下滑。
受超長期特別國債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總體快速發行支撐,全國政府性基金支出擴張明顯。
財政部數據顯示,1-7月,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54287億元,同比增長31.7%。這筆資金投向重大項目建設、“兩新”領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