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雞蛋羹,1歲娃確診敗血症

來源:中國新聞網

“醫生!孩子突然抽風了,還燒得厲害!”

近日,鹽城市第三人民醫院兒科急診室

衝進一位抱着1歲嬰兒的家長,

孩子面色發白,體溫高達39.7℃,

剛入院時還出現了短暫的四肢抽搐。

經過緊急檢查和細緻問診,孩子被確診爲沙門菌感染引發的敗血症,而“罪魁禍首”,竟是前一天家長給孩子喂的那碗“嫩滑”的未煮熟的雞蛋羹。

據家長回憶,爲了讓雞蛋羹口感更細膩,特意縮短了蒸煮時間,蛋黃還是半流質狀態就餵給了孩子。當天下午,孩子開始哭鬧不安,傍晚體溫驟升,夜間突然出現抽搐,家長這才急忙送醫。

經過抗感染治療、補液糾正電解質紊亂等一系列救治,孩子在住院6天后逐漸康復。看着孩子逐漸恢復活力,家長既慶幸又後怕:“再也不敢給孩子吃沒煮熟的雞蛋了!”

鹽城三院兒科醫生介紹,“這樣的案例並非孤例。近期我院兒科病房已連續收治3例腸沙門菌感染患兒,均合併沙門菌敗血症,最小的剛斷奶,最大的11歲。夏季氣溫升高,沙門菌繁殖活躍,而兒童腸道發育尚未成熟、免疫力較弱,成爲沙門菌最易‘侵襲’的羣體。”

醫生提醒,沙門菌生命力頑強,尤其在夏季高溫環境下更易滋生,未徹底加熱的肉、蛋、奶是其最常見的“藏身地”,就像案例中沒煮熟的雞蛋羹,正是沙門菌繁殖的“溫牀”。

兒童感染沙門菌後,通常在12—72小時內出現症狀,除了發熱、腹痛、嘔吐,還會排出黃綠色水樣便。嚴重時,病菌可能侵入血液引發敗血症,導致脫水、電解質紊亂,甚至像上述病例一樣出現抽搐,危及生命。此前收治的一名10個月大患兒,同樣因食用未煮熟的雞蛋羹感染,經過一週治療才痊癒。

醫生強調,做好“三關防護”,阻斷沙門菌侵襲。嚴把飲食入口關:肉、蛋必須徹底煮熟,蔬菜水果洗淨去皮,剩菜及時冷藏,存放不超過24小時,再次食用前徹底加熱;築牢個人衛生關:培養孩子勤洗手習慣,避免用手抓食物;守好家庭環境關:廚房生熟砧板分開使用,定期消毒廚具;定期清理冰箱,抑制細菌繁殖;及時處理寵物糞便,減少污染風險。

原標題:《一碗雞蛋羹,1歲娃確診敗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