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病倒「痛改前非」逆齡30歲!養生秘訣簡單不花錢
英國一名女醫師曾因太過勞累病倒住院,出院後決心改變生活作息,14年過去竟讓她外貌大幅逆齡30歲以上。(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英國一名醫師事業忙碌還得照顧3名子女,長期過着天天工作到幾乎沒時間吃東西、每晚只睡4小時的恐怖極端人生。她對於身體崩潰前兆毫無所決,42歲時某天突然高燒送醫,即使開刀也查不出病因,住院期間她省思必須改變高壓生活型態,出院後力求改善。14年過去,53歲的她外貌竟如20歲,她以自身證明逆齡絕對可能發生,踏上「健康老」的長壽之路。
原任家醫科醫師的帕特爾(Alka Patel)接受英國《泰晤士報》訪問透露,成年之後長期過着「極限人生」,每天三餐不定時,睡眠嚴重不足,2011年有一天她突然開始連續發燒,有時甚至燒到攝氏42度,身爲牙醫的丈夫趕緊送她就醫,醫師當時懷疑她腹部有膿瘍,緊急開刀卻找不到病竈。她住院1個月休養期間終於意識到自己長期處於過勞邊緣,決心要做出改變。
今年帕特爾53歲,容貌與20歲年輕女郎無異,非常驚人,「科技巨頭花大錢追求回春,但我身爲長壽醫師爲客戶患者開發的許多方法都不花錢,只要幾分鐘就有助於延長壽命,我自己就是證明」。她說,生理年齡並非只是滿足自尊心的數字,而是長期健康的預報,「經由降低生理年齡,我們可以活得更長壽,減少病痛,增加活力與敏捷度,減少處方用藥量」。
《每日郵報》分析帕特爾日常作息顯示,睡眠、運動、飲食是延年益壽最重要的鐵三角,良好的習慣就能給健康長壽注入力量。如今她每晚10點半就寢,睡滿8小時,配合褪黑激素分泌,讓睡眠成爲身體修復、補充能量、排除毒素的時段,延緩老化。
帕特爾每天早晨刷牙時會做5組伸展運動,持續50秒,包括鍛鍊平衡的運動,例如擡高腳跟。巴西科學家曾發表研究,無法以單腳站立、平衡感不佳的人7年後死亡率增84%。接着她會在陽光下待1分鐘,接着花10秒鐘決定當天的目標,全球長壽「藍區」民衆的養生支柱之一就是生活有目標。她一早先喝3口水,之後每30分鐘喝一次水,持續一整天。此前有研究指出,水喝得少與早逝風險增21%有關。第一餐於上午10時進食,距離上一餐8小時,促進身體「自噬作用」清除老廢細胞、修復再生過程。
午餐以蛋白質、膳食纖維爲止,餐後她會散佈或跑步,利用放在辦公桌底下的啞鈴快速舉個幾下。運動有助於讓肌肉捕捉血糖以供身體出力,控制血糖以降低糖尿病風險。工作時每90分鐘變換姿勢,坐姿與站姿互換,可促進洗液循環與心臟健康。
到了晚上,她開始思考「當日感謝事項」,反省這一天,讚美他人,這些活動能減輕壓力、改善認知功能。她會每70分鐘靜默7秒。讚美可以讓腦部釋放催產素(Oxytocin),有助於減輕發炎與孤獨感。她的晚餐吃得比較早,讓身體有時間好好完成消化之後才就寢,每晚睡前1小時以鬧鐘提醒,遠離3C、看書放鬆心情,促進助眠的褪黑激素分泌。睡前吃太飽與消化問題、睡眠品質、血糖飆升有關,這些都會加速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