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屯墾區、南非代表處爭議 涉外人士曝源頭:輿論操作混淆視聽

▲外交部。(圖/記者黃國霖攝)

記者杜冠霖/臺北報導

以色列國會友臺小組主席杜伯斯基(Boaz Toporovsky)於7月23日發佈跨黨派議員連署的共同聲明支持臺灣國際參與,此次聲明共獲以色列國會過半數、包含多位副議長在內的72位國會議員連署,肯定臺灣在全球公共衛生、醫療、環境與航空安全等領域的貢獻,並關切我國遭國際組織系統性排除的不公平待遇。這是以色列國會首次以共同聲明形式力挺臺灣,深具指標性與歷史意義。

然而,就在聲明發布前夕,香港《南華早報》於 7 月 20 日刊出標題爲「臺灣承諾捐款支持以色列屯墾區計劃,會不會引火上身?」的報導,指臺灣駐以色列代表李雅萍於參訪便雅憫地區議會時「承諾會提供屯墾區醫療計劃捐款」。對此,外交部已迴應,李雅萍此行是受以國會議員之邀,並就臺以雙邊醫療合作前景交換意見。

涉外官員指出,《南華早報》在以色列國會友臺聲明發布前夕報導此事,意圖破壞臺以雙邊關係發展,削弱國會跨黨派挺臺行動的正面效應,其手法與中國近期打壓臺灣國際空間如出一轍。日前南非政府以「政府公報」方式片面將我駐南非代表處更名並降級,均顯示中國刻意透過輿論操控與政治施壓,試圖貶損臺灣國格與主權。

官員補充,《南華早報》雖名爲香港英文報紙,但自2016年被中國阿里巴巴集團收購以來,報導立場備受國際質疑,包括受中國共產黨密切關注及監控、出現政治敏感議題的自我審查現象,編輯自主權遭受壓抑等。此次以「中立觀點」包裝偏頗敘述,實爲中國認知作戰手法的又一次操作。

官員強調,臺灣作爲國際社會良善力量,長期以來在中東等地積極投入人道醫療援助,包括協助敘利亞難民及巴勒斯坦人民,皆深獲肯定。臺灣在2006年與以色列簽署雙邊衛生合作協定,駐以代表在國會議員邀請下交流討論醫療合作,完全合情合理,親共媒體以輿論操作混淆視聽、扭曲臺灣國際善意形象的行爲,應被揭露並正視。

無獨有偶,南非副總統瑪莎蒂萊(Paul Mashatile)於 7 月中率團訪問中國後,南非政府隨即錯誤援引聯合國第 2758 號決議及「一中政策」片面將我代表處更名,顯示中國對臺打壓變本加厲。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24日的記者會上回應提問時,竟稱南非政府的舉動是「應有之義」、並表示「中國對此表示讚賞」,官員批評,赤裸呈現南非扈從中國矮化臺灣的事實,令人不齒。

事發後,美國聯邦衆議院外委會非洲小組主席 Chris Smith 也在《美國與南非雙邊關係檢視法案》審查會議特別提及南非對臺灣的打壓,明確表示「這是中共對臺政治戰的一環」,加上南非迫臺遷館以來,美國、英國、法國、日本、義大利等 G7 民主國家政要及南非媒體與學者紛紛表態,顯示南非自損國格、屈從中國壓力的行爲,早已受到國際民主陣營關注。

涉外官員表示,中國近年持續透過操弄媒體敘事、挾經濟與政治利益對第三國施壓,目的就是要將臺灣排除在國際體系之外、矮化臺灣主權地位。無論是透過《南華早報》這類親中媒體發動輿論攻擊,還是施壓南非政府對臺外交降級,都是中國認知作戰與統戰手段的延伸,一再坐實國際社會對中國破壞「以規則爲基礎的國際秩序」的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