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瑞泰小五軸訓練 培育機械人才

漢瑞泰實業董事長杜裕貴(右三)頒發結業證書予「五軸加工訓練」的年輕學員併合影。圖/李淑慧

漢瑞泰實業「小五軸訓練」以建立五軸CNC加工概念與培養實務能力爲目標,課程核心着重於實機操作與程式編寫,帶領學員熟悉多軸運動特性、G/M碼應用及更多複雜平面的加工技巧。

漢瑞泰董事長杜裕貴分享新世代智慧人才培育模式構想,首先是具備五軸CNC工具機制作能力,可應用在航太、醫療、生技、精密閥類,五軸加工基礎能力是工業與研發推進很重要的基礎。

第二是AI機械設計,過去時代有純機械結構,無電力與電控,例如腳踏車、滑板車,慢慢地加上NC、CNC,加些軟體,未來的機器即是把AIoT智慧落地的能力和現有的機器結合,並且更爲彈性,更具應變能力,此則爲過去與現在的機器很大的分水嶺,這分水嶺在這三、五年必定會蓬勃發展。

第三個能力是,在這些AI落地裡,實際裝了感測器將其數位化,產生數位記錄、數位資產,一些數位相關模式,甚至產生數理推算之數位核心競爭力,漸漸地從中衍生爲數位演化能力。臺灣是全球市場中開放性很高、產業多元度高、半導體成熟度和精密機械成熟度亦相對地高,更是未來臺灣核心競爭力重整的平臺,未來該平臺所產生新的機器,期待新產業等都從整合中如雨後春筍般生長而出。

未來在機械人才需具備的三個能力,必須具備機械操作實務能力並且能將零件真正生產上市,另一個是具備設計AI機械元件的能力,可能是AI工具機、AI專用機、AI智慧醫療設備,甚至是空中AI機器人等,第三則是運用AI數據演化爲企業核心競爭力,屬於這時代企業運作基礎能力,從如何選感測器、篩選擷取數據、形成數理模型,從數理模型再轉爲數理模式,再到與機械控制器參數結合成爲AI判斷之迴圈,其和自動化有很大區別之進步,現在可透過感測器設計、感測器數據之蒐集,該三個AI人才具備能力,可善用於AI發展、智慧落地的藍圖,而且是開放的,結合這些能力達成低碳永續的工業研究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