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只做80件!全球客戶搶着要!
在國內外的社交媒體上,
“新中式”穿搭
正成爲新的“流量密碼”。
不少海內外華人
紛紛曬出自己的定製旗袍,
展示東方韻味。
她們的不斷展示,
直接讓德清一位
“藏”在新市古鎮裡的小鎮旗袍師
火出了圈。
—韓敏的旗袍工作室—
近日,走進新市古鎮西河口韓敏的旗袍工作室,她正在給顧客量身定製旗袍款式,手上的銀針遊走於旗袍之上,發出閃閃銀光,一針一線,匠心在綢緞的紋理中流淌。“一根針一簇線,一把尺一匹布。”即使用最簡單的工具,她也能設計出獨具韻味的旗袍。
“是旗袍讓我留在了德清,我想我本就屬於這座小鎮!”1982年出生的韓敏是江蘇徐州人,曾在上海工作十年之久,之前從未想過要定居在德清。“前幾年在新市遊玩時就覺得古鎮的韻味很濃,跟我做旗袍的定位很符合。”韓敏告訴記者,古鎮就是自己最大的靈感源泉,每當她坐在工作室二樓窗邊,望向波光粼粼的河面時,新的設計方向便躍然於眼前。
壹
獨家定製,一年只做80件旗袍
2018年,韓敏正式將旗袍工作室從桐鄉洲泉鎮搬到我縣新市鎮。2年後,爲了更好地掌握一片式裁剪、歸拔等傳統旗袍製作工藝,韓敏師從金華浦江的“旗袍製作技藝”傳承人趙芳英,系統學習了兩個月。能把興趣變爲終身事業,韓敏將之視作倖運和幸福。
旗袍設計與服務品質是設計師們最爲用心的部分。接到訂單,韓敏不僅單獨針對客戶和布料進行構思,有時還增添手作配飾等爲定製旗袍添彩。“有時靈感枯竭了,我還會特意跑到蘇州去聽上三天的評彈。”韓敏說,前來聽評彈的女性大多身着旗袍,其中不乏旗袍的狂熱愛好者,通過與她們進行深度旗袍交流,能獲取一些新的剪裁靈感。
此外,改良旗袍,最吸引人的要素就是能“藏拙”。“比方說有人視覺身高小於真實身高,那就需要提高設計腰線;有人身材圓潤,就要在腰間輔以線條花紋修飾。”韓敏說,“其實不是隻有身材窈窕的女性才能穿旗袍。我設計的特點就在於,會結合顧客的神韻、體態和場合去提供不同布料和款式,從而做出一件讓顧客合身、滿意的旗袍。”
旗袍
就這樣,這些年來,韓敏已經積累了一批忠實的回頭客。起初,韓敏還通過在社交平臺“小紅書”分享成衣的方式進行推廣,現在,她已經忙得連分享新作的時間都沒有了。“做不完,根本做不完。今年的‘檔期’早就排滿了。”韓敏笑着說,自己的旗袍80%以上需要手工製作,在設計上融入編織、釘珠、盤繡等工藝,要親自全程掌握製作過程,每個月最多隻能定製七八件。
貳
60%的客戶是海外華人
翻開她那一本本的設計手稿,可以直觀感受到,與傳統旗袍相比,其設計不僅打破了版型單一、風格老氣的刻板印象,還在傳統的基礎上,進行版式、工藝和設計的創新。
“目前工作室60%的客戶是海外華人,且以二三十歲的年輕女性爲主,年紀最小的只有18歲。”旗袍設計師韓敏告訴記者,這裡的每件旗袍都是定製的孤品。“我一直秉持一個理念,那就是讓傳統的旗袍煥發新生,設計出既保留傳統韻味又融入時尚元素的服飾,讓更多人感受到旗袍的魅力。”
“改良”不是“爲變而變”,最終目的是吸引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人穿上旗袍。韓敏一直關注,在年輕人眼裡,理想的旗袍是何種模樣?談及未來的打算,韓敏表示,推廣旗袍文化、傳承旗袍手藝,已成爲她的使命,期待通過她的設計,旗袍可以成爲連接過去和未來的橋樑,走出國門,讓更多的人感受到它的魅力。
記 者:扈銘潔、白羽
編 輯:陳 琛
責 編:歸李喆
審 核:程 昊
旗袍太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