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6800名國際生 全球搶着要
川普上任以來,美國多所頂尖大學面臨聯邦資金凍結與削減預算壓力。圖爲學生、教職員與哈佛大學社區成員上月在麻薩諸塞州劍橋市舉行集會抗議。(美聯社)
美國川普政府撤銷哈佛大學招收外國學生權利,外電報導,川普上任後即以是否停止執行性別多元政策、禁止反猶太人運動,作爲削減大學和研究機構的科研經費標準,如果哈佛禁令最終成真,全球將掀起爭搶這6800名哈佛國際人才的風潮,美國也將有更多人才出走,到更自由的環境講學或做研究。
自川普政府上任以來,美國多所頂尖大學面臨聯邦資金凍結與削減預算壓力。表面上是針對多元、平等與包容(DEI)政策、反猶太主義與外國資金透明度,但許多外國學者認爲,這正動搖大學自主與學術自由的根本,更大舉減弱美國的磁吸人才效應。
根據國際權威期刊《Nature》的調查,有四分之三的美國科學家曾考慮離開美國。今年3月,耶魯大學哲學教授傑森.史丹利(Jason Stanley)離開美國,前往加拿大多倫多大學任教,他決定在一個未傾向法西斯獨裁政權的國家養育孩子。
美國大學學者生計受威脅,讓歐洲政治領袖看到吸引國際學術人才的機會。法國日前宣佈成立「選擇法國從事科學研究」平臺,由法國國家研究署(ANR)營運。總統馬克宏更是廣邀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到法國工作,疑似想招攬這些受川普政府削減研究經費影響的「科學家難民」。
與此同時,哈佛大學被禁收國際學生政策一出,香港教育局局長蔡若蓮23日在社交平臺表示,當局已要求香港各大學,爲符合資格者提供便利措施,維護學生和學者的正當權益,而院校亦各依其多元招生及人才政策,吸引頂尖人才。香港科技大學更公開邀請正就讀或已被取錄的哈佛大學國際本科生和研究生,到香港科大繼續深造,校方將無條件錄取相關學生,並優先加快錄取。大陸則可望進一步吸引海歸人才回國服務。
應對哈佛可能被迫招不到國際新生,耶魯和史丹佛大學今年都已破天荒新增錄取名額,供哈佛國際生屆時轉校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