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鐵路民警的八年愛心幫扶路
原標題:一名鐵路民警的八年愛心幫扶路
人民公安報記者 袁灝 王鵬強 通訊員 元博勳
“小鐘,幫你申請的生活補助批下來了,你可以專心學習了。”5月11日,福州鐵路公安處寧德站派出所民警劉章敏帶着愛心資助款,再次來到寧德市漳灣鎮小塘村9歲小鐘的家。
這是劉章敏第三次見到小鐘。今年年初,在進行鐵路安全巡查時,劉章敏發現了這個特殊家庭:父母雙亡的小鐘和八旬奶奶擠在鐵路沿線的小屋裡,屋內堆着撿來的廢品,牆角摞着作業本,每頁都密密麻麻寫滿算術題。
走出小鐘家,劉章敏默默打開警務日誌,在“第33號家庭需協調助學資金6000元”的備註旁,新增了“已資助”的標記。日誌中的這些“標記”,始於2017年那個改變他工作軌跡的鐵路警情。
幫扶路
從鐵路沿線到千家萬戶
時間回溯至2017年2月,正在線路巡邏的劉章敏接到機務段報警,稱在杭深線一號隧道出口發現2名孩子在鐵路軌道上擺放石渣。隨即,劉章敏火速趕赴現場,經過耐心勸導,順利將他們帶到安全地帶。因孩子們家住偏遠山村,劉章敏擔心他們路上遇到危險,便親自護送二人回家。
幾個小時後,劉章敏輾轉將他們安全送回偏遠山村的家中,但眼前的景象令他揪心不已:一個孩子的父親無業,且與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奶奶相依爲命;另一個孩子的母親病逝,生父失蹤,目前由姨媽暫時撫養。更令人擔憂的是,面對民警的安全提醒,兩個家庭均表現出了牴觸情緒。
雖然沒有得到監護人的正向迴應,但劉章敏依舊保持耐心溝通,表明可以提供幫助,每月送去生活物資、學習文具,呵護孩子的健康成長。
後來,劉章敏不僅定期上門回訪,還奔波於村委、鄉鎮、慈善機構,爲兩名孩子申請困難戶資助。當第一筆6000元補助金交到孩子家屬手中時,他們對自己的感激,劉章敏至今都記得。他在警務日誌首頁鄭重寫下:“幫扶助困,是線路民警除了巡邏鐵路安全以外的另一道必答題。”
受助家庭的反饋,讓幫扶助困的種子在劉章敏心中生根發芽。開展入戶走訪和鐵路站段檢查時,除了查看鐵路設施安全,他還細心留意村民的生活狀況,逐漸將幫扶對象拓展到更多困難羣體。
2020年至2024年間,劉章敏用心用情做好幫扶工作,在他的警務日誌裡,既有“杭深線K802+500M防護網破損”這樣的安全檢查記錄,也有“第17號困難學生獲助學金2000元”這樣充滿溫情的幫扶記錄。他主動對接教育部門建立困難學生數據庫4個,推動公益助學覆蓋鐵路沿線23所學校,先後幫助23名困難學生對接寧德市愛心企業,讓這些學生成功納入幫扶名單,開啓常態化幫扶資助。
爲罹患重病的鐵路工人籌措治療費,爲喪失勞動力的村民申請救助金……8年來,劉章敏累計幫扶困難學生和羣衆超30人次,協調社會力量發放助學金8萬餘元。從留守兒童到孤寡老人,他的幫扶名單不斷延伸。
愛心箱
點滴善意匯聚溫暖
2022年10月,劉章敏與同事在寧德火車站設立了“愛心箱”,這個紅色鐵皮箱看似普通,卻成了連接警民的溫暖紐帶。
劉章敏與同事將5元、10元、20元的小額紙幣投進“愛心箱”,也感染着更多同事加入其中。設立“愛心箱”的目的是方便解決涉旅客羣衆求助的應急“小事”,如爲沒錢回家的旅客買票,爲流浪者聯繫救助站,爲丟失錢包的乘客解燃眉之急……3年來,這個看似不起眼的箱子累計籌集愛心款1萬餘元,購買愛心車票90餘張,幫助困難羣衆200餘名。舉手之勞,解羣衆之所難,正是劉章敏和同事們的初心。
今年3月的一天,剛下班走出派出所大門的劉章敏被一位中年男子攔住去路,對方掏出一張皺巴巴的車票:“劉警官您還記得我嗎?謝謝您上次幫我買了票,讓我回家見到了媽媽。”
今年1月,劉章敏在寧德火車站巡邏時發現一名衣衫襤褸的男子在候車室徘徊,隨即上前詢問情況。通過耐心溝通得知,該男子在寧德務工期間未能攢夠積蓄,本想聯繫家人卻得知母親病危,身上僅有的131元不夠買回家的火車票。瞭解情況後,劉章敏立即使用“愛心箱”的錢購置了當日車票,還貼心準備了供途中食用的兩盒泡麪,最終助其趕在母親臨終前見上了母親最後一面。
當同事問及堅持助人的動力時,劉章敏說:“我在學生時代,至親突然離世,是社會關愛幫我渡過難關。從那時起我就下定決心,工作後要盡己所能爲羣衆排憂解難,讓善意傳遞下去。”
從線路安全隱患排查到幫扶困難羣衆,劉章敏用8年光陰詮釋了新時代鐵路警察的擔當——既守護鋼鐵動脈的安全暢通,更守護每個困難羣體的生活希望。他的事蹟,正如閩東山間的鐵路線,雖不喧囂,卻始終堅定地通向遠方。
來源:人民公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