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鐘都摸不了魚。他在“垃圾堆”裡給哪吒配音,網友:太牛了

北京地下室,藏着個“破爛王”

你肯定想不到,在北京寸土寸金的地底下,藏着一個堆滿“破爛”的小天地。

這可不是什麼拾荒老人的倉庫,而是一位擬音師的“秘密基地”。

最近,這位名叫王磊的師傅,因爲一段給《哪吒》配音的視頻火了,網友們一看,嘿,這哪是配音啊,分明是行爲藝術!

視頻裡,王磊師傅對着屏幕,一會兒搓膝蓋上的破衣服模擬摩擦聲,一會兒踩紙條製造腳步聲,一會兒又把手伸進水箱裡撲騰,模擬太乙真人落水。

那叫一個行雲流水,眼花繚亂。

網友們都說:“這工作,比二郎神還忙,一秒鐘都摸魚不得!”

其實,王磊師傅可不是什麼“破爛王”,他是正兒八經的擬音師,手藝精湛着呢。

去年那款火爆的遊戲《黑神話:悟空》,就是他做的擬音。

你想想,遊戲裡那些刀光劍影、拳打腳踢的聲音,都是他用這些“破爛”鼓搗出來的,是不是有點不可思議?

我去他工作室看了看,好傢伙,那場面,真叫一個“琳琅滿目”。

老式縫紉機、自行車飛輪、破皮箱、鏽跡斑斑的打包機……不知道的,還以爲進了哪個廢品收購站。

可就是這些不起眼的玩意兒,在王磊師傅手裡,能變出千百種聲音。

他拿起一根細竹枝,輕輕一揮,嗖嗖作響,像極了武俠片裡射箭的聲音。

他又敲了敲一個生鏽的打包機,發出沉悶的“哐當”聲,像極了厚重的金屬門被打開的聲音。

我問他:“師傅,您這寶貝,都是哪兒淘換來的?”

他笑着說:“哪兒都有,路邊撿的,二手市場淘的,還有自己做的。”

可不是嘛,他指着一個木頭和繩索組成的古怪裝置說:“這玩意兒,搖起來吱吱響,特適合恐怖片。”

王磊師傅對聲音的敏感度,那真是沒的說。

洗個碗,都能聽出碗碟碰撞的細微差別;散個步,都能從竹枝的揮舞聲中找到靈感。

用他的話說,就是“萬物皆可擬音”。

他說,做擬音,不光得手巧,還得懂表演。

爲不同角色配音,得揣摩他們的性格,把自己也代入進去。

給孫悟空配音的時候,他就把自己想象成那個天不怕地不怕的齊天大聖,動作都帶勁兒。

當然,這活兒也不輕鬆。

爲了避免雜音,錄音棚得密閉,夏天不開空調,悶得像蒸籠。

王磊師傅經常一待就是十幾個小時,出來的時候,衣服都溼透了。

現在科技這麼發達,有人就問了,幹嘛不用電腦合成聲音呢?

王磊師傅說,電腦合成的聲音太呆板,缺了點“人味兒”。

比如,走路的聲音,電腦合成的聽着就像機器人,沒有真人走路那種細微的變化。

他還跟我聊了聊現在年輕人愛玩的人工智能。

他說,人工智能確實厲害,能根據大數據選音效,但有些細節它還是搞不定。

比如,絲綢和棉麻摩擦的聲音不一樣,鞋子踩在乾草地和溼草地上的聲音也不一樣,這些細微的差別,人工智能還模仿不來。

王磊師傅做了二十多年擬音,經手的電影上百部,《我不是藥神》《飛馳人生》這些叫好又叫座的片子,都有他的功勞。

可即便如此,擬音師這個職業,還是很多人不瞭解。

爲了讓更多人知道擬音這門手藝,王磊師傅開始在網上分享自己的工作日常。

他把電影畫面和自己的擬音過程剪輯在一起,上傳到網上,沒想到一下子火了。

採訪快結束的時候,王磊師傅突然問我:“小夥子,你帶報紙了嗎?”

我一愣,心想,現在誰還看報紙啊?

他看我一臉茫然,解釋說:“擬音這行,離不開報紙。報紙的紙張軟硬適中,做道具最好不過了。”

你看,就連廢報紙,在擬音師眼裡,都是寶貝。

這或許就是匠人精神吧。

他們把看似普通的“破爛”,變成了藝術,也把對聲音的熱愛,變成了畢生的事業。

這,就是一個擬音師的“破爛”人生。

作者聲明:內容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