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器械巨頭併購熱情不減,這些賽道值得關注
近日,全球醫療器械企業TOP100排名出爐。根據2024年度企業營收,美敦力以330億美元營收位居第一;強生位居第二,營收304億美元;雅培、丹納赫緊隨其後,營收分別爲279億美元和240億美元;位於前十的其他醫療器械企業還包括史賽克、西門子醫療、碧迪醫療、GE醫療和飛利浦,營收均在200億美元左右。
過去幾年來,醫療器械領域的併購推動巨頭公司“強者恆強”,這受益於大型企業充裕的現金流。通過買入並整合大量的創新技術,醫療器械巨頭進一步鞏固了在某些特定領域的地位。
2024年,強生公司宣佈了兩項重大的收購案,分別以131億美元和17億美元收購了心血管醫療器械公司Shockwave以及心房分流器製造商V-Wave;美敦力收購了內鏡領域的創新醫療器械公司Fortimedix Surgical;碧迪醫療以42億美元現金收購愛德華生命科學公司旗下重症監護全線產品。
2025年至今,醫療器械巨頭併購熱情依然未減。今年1月,骨科巨頭史賽克宣佈以49億美元的總價現金收購靜脈血栓栓塞領域醫療器械公司Inari Medical;西門子醫療更是以100億美元完成了對工業仿真和分析軟件提供商Altair的收購;美敦力則收購了納米表面技術供應商Nanovis用於開發下一代PEEK椎間融合裝置的部分知識產權;美敦力還追加了對血運重建療法方案提供商Contego Medical的投資。
儘管目前的關稅問題給行業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但業內仍然期待更多併購交易的發生。隨着美國IPO市場的回暖,私營企業被收購的動力可能減弱,而上市公司的股價遠未達到峰值,未來重大的併購標的預計將逐步轉向上市公司。
就醫療器械行業熱門的收購標的而言,分析師認爲,隨着越來越多的大型醫療器械公司押注外周血管市場,該領域的頭部公司值得關注;手術機器人仍然是一個熱門賽道,該領域需要大量的研發資金投入,私營公司迫切需要大公司的資源才能得以生存;此外,骨科、介入心臟病學等領域也將持續成爲“戰略性賽道”。
強生公司預計將繼續拓展介入心臟病學的產品組合。強生醫療科技全球主席蒂姆·施密德(Tim Schmid)去年曾表示,公司通過收購將會把市場規模擴大三倍。
強生公司CEO杜安卿(Joaquin Duato)在上任後不到兩年時間內,向該公司的醫療科技業務投入了超過300億美元的併購資金,除了對Shockwave的收購之外,強生過去兩年內還收購了人工心臟製造商Abiomed以及心臟植入物開發商Laminar。
杜安卿此前表示,公司將繼續保持併購勢頭,包括小型收購和大型交易,力求實現長期增長。這與強生公司強勁的現金流和資產負債表有關。儘管該公司在最近的季度財報中表示,受關稅影響,醫療科技業務可能會在2026財年面臨4億美元的利潤損失,但業內人士認爲,強生公司仍有較大的靈活性來考慮多種類型的交易。
“企業充裕的現金流是進行併購交易的基礎。”丹納赫全球副總裁、亞太區戰略投資與併購負責人沈毅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他還稱,丹納赫在過去十多年裡,幾乎每個季度的現金流都超過公司的利潤。
“丹納赫在過去歷史上的400多次併購交易中,除了一起價值達200億美元的大型收購之外,其他的所有交易都是以現金收購的,我們把85%的現金用於收購上。”沈毅說。
美敦力CEO傑夫·馬薩(Geoff Martha)已表示,美敦力將採用“自上而下”的精準策略,專注於小規模的併購。馬薩未透露具體併購目標,但他強調了小型併購和投資組合管理的重要性。
波士頓科學公司也是過去一年中併購活動較爲活躍的公司,這得益於該公司近年來較好的利潤率。分析師預計,該公司的PFA脈衝消融產品Farapulse將推動2025年利潤繼續實現增長。2024年,Farapulse的年收入超過1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