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小燕鷗繁殖率8成 創10年新高獲海保績優獎
宜蘭縣在海洋保育工作再傳佳績!今年小燕鷗繁殖成功率高達八成,巢數達791巢,創下近十年新高。(宜蘭縣政府提供/吳佩蓉宜蘭傳真)
宜蘭縣在海洋保育工作再傳佳績!今年小燕鷗繁殖成功率高達八成,巢數達791巢,創下近十年新高,因長期投入海洋野生動物及生態保育的努力,也讓宜蘭從全臺19縣市中脫穎而出,榮獲海洋保育署頒發「113年度海洋野生動物及生態保育計劃」考覈成效績優獎。
縣府農業處指出,宜蘭縣的海洋保育工作聚焦於五大方向,包括小燕鷗繁殖區域及水域動物資源調查、繁殖棲地管制與巡守、海洋野生動物救護與照養、保育教育訓練,以及棲地淨灘與生態宣導。113年度共接獲海洋野生動物擱淺通報75件,其中45只活體經檢傷後順利野放回大海,展現宜蘭在生態守護上的成果。
農業處表示,小燕鷗在臺灣列入2級保育類野生動物,每到4至9月繁殖季前,縣內沿海築巢地點集中在蘭陽溪、新城溪與南澳溪口,縣府會在小燕鷗棲地設置圍籬、警戒線及公告,113年共管制約58萬平方公尺範圍,列爲海洋野生動物及生態保育重點項目。
爲確保雛鳥安全,也邀集無尾港文教促進會、臺灣偏鄉生態物種保護暨覆育協會及在地社區成立巡守隊,定期巡守與宣導,讓居民、漁民及釣客更理解生態保育的重要。
此外,縣府並與宜蘭縣野鳥學會及國立宜蘭大學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合作,以科學監測方式掌握小燕鷗族羣數量、繁殖成功率及棲地鳥類變化,同時在南澳溪河口進行水域生物監測,爲後續保育策略提供依據。
除生態調查外,縣府也推動多元教育與宣導,包括推出保育行動劇、繪本與講座,將海洋保育觀念帶入校園與社區,讓更多人理解海洋生命的珍貴與脆弱。代理縣長林茂盛表示,這項績優獎不僅是對縣府努力的肯定,也是與保育團體、學校及社區共同努力的成果,縣府將持續守護海洋生物,讓海洋生態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