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和平溪口成小燕鷗繁殖地 臺泥成立巡守隊
保育類小燕鷗出現在花蓮縣境最北邊、和平溪出海口一帶,引起愛鳥人士注意。(臺泥提供/王志偉花蓮傳真)
花蓮縣境最北邊、和平溪出海口,發現新的小燕鷗繁殖地。因鄰近臺泥和平工業區,臺泥也成立巡守隊,排班海灘巡邏,加入保育行列。(臺泥提供/王志偉花蓮傳真)
二級保育類野生動物小燕鷗是夏候鳥,每年約4月抵達臺灣各河口溼地,5月進入繁殖季,最近在花蓮縣境最北邊、靠近和平溪出海口處,發現新的小燕鷗繁殖地,引起愛鳥人士重視,因鄰近臺泥和平工業區,臺泥也成立「小燕鷗巡守隊」,並委託花蓮縣野鳥學會3年監測計劃,掌握牠們繁殖情形與族羣分佈。
花蓮縣野鳥學會理事長林宏達今受訪指出,花蓮立霧溪口、花蓮溪口爲小燕鷗繁殖熱點,經長期觀察,和平溪出海口也逐漸成爲繁殖地,去年觀測約120巢,數量穩定成長,因此認定爲縣內第3處小燕鷗繁殖熱點。
林宏達說,和平溪出海口這處繁殖地,部分地區爲私領域海灘,較無釣客、遊蕩犬或沙灘車等干擾,且有洄游性魚類提供鳥類充足食物,因此小燕鷗願意留在這裡繁衍生息,「代表這邊的環境保護的很好,讓牠們願意留在這裡」。
發現小燕鷗點在花蓮縣境最北邊和平工業區一帶,緊鄰和平電廠的海灘上,臺泥表示,今年由廠、港員工及其供應商組成24人「小燕鷗巡守隊」,並委託花蓮縣野鳥學會進行3年監測計劃。
臺泥說,4月至8月是小燕鷗飛到臺灣的高峰期,巡守隊會排班到海灘巡禮、勸導釣客、清理海灘及阻止流浪貓狗干擾,營造小燕鷗安心育雛環境。
臺泥表示,在鳥會指導下,和平電力設定三年內讓繁殖成功率提高10%爲目標,朝向自然正成長的永續願景,今年起也將走進和平、澳花向村民宣導,並進入鄰近10所小學進行小燕鷗保育環境教育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