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3歲半女童未開口說話 羅東博愛醫院半年治療逆轉發展
▲羅東博愛醫院復健科附設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助語言發展遲緩慢飛兒展翅。(圖/羅東博愛醫院提供)
記者遊芳男/宜蘭報導
家住宜蘭的女童瑄瑄(化名)因語言發展遲緩,至3歲半仍未開口說話,日常互動反應也明顯比同齡兒童慢。原本由阿嬤帶大的瑄瑄因傳統觀念「大隻雞慢啼」未及時接受治療,但在鄰居提醒下,阿嬤意識到問題,隨即帶瑄瑄至羅東博愛醫院復健科就診。經過半年語言、物理及職能治療介入,瑄瑄已能簡單數數,語言及動作發展逐漸改善。
瑄瑄在羅東博愛醫院接受「兒童發展聯合評估(聯評)」後,發現除了語言表達落後,她的動作發展也存在問題,包括走路不穩、習慣墊腳尖走路,以及動作緩慢、配合度差等。復健科醫師何春生安排多項治療,包含語言治療、物理治療及職能治療,並設計個人化課程,透過遊戲形式提升瑄瑄的語言及動作能力。
羅東博愛醫院職能治療師謝昀蓉指出,瑄瑄在感覺統合理解與處理能力方面尚未成熟,影響了她的學習注意力、動作協調及情緒穩定。瑄瑄的治療課程包括單腳站立、跨越障礙、跳躍及跑步等活動,逐步提升她的穩定站立、行走能力及肌耐力。此外,透過感覺統合活動訓練,改善她的動作協調性及日常生活表現。
羅東博愛醫院語言治療師林羽希表示,幼兒通常在1歲左右會開始出現有意義的詞彙,若到1歲半仍未有口語表達,建議進行語言發展評估。瑄瑄的課程中,治療師透過圖片、故事書及日常物品,教導她口腔舌頭擺放位置,並協助她學習詞彙及語言表達。經過半年努力,瑄瑄已能嘗試簡單數數,家人與治療團隊均感到欣慰。
羅東博愛醫院醫院復健科附設的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提供跨專科醫療團隊的完整評估,能有效釐清發展遲緩原因,並安排適切的早期療育介入。物理治療師童俊欽強調,發展遲緩不一定等同於永久性障礙,但需專業評估及持續追蹤,以免錯失最佳介入時機。早期發現及治療能顯著提升孩子的學習及溝通能力,幫助慢飛兒童重回正常發展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