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賴、疑美論共振 綠營陷雙重困境
隨着七二六政治大罷免大失敗,廿四加一席罷免無人通過,重挫賴清德總統政治聲望;同時,美國對臺實施對等關稅稅率高於日韓、要求臺灣國防經費升高至GDP百分之五,及臺積電赴美投資金額隨川普喊價持續上漲,致臺灣部分民衆反美情緒高漲。內政與外交因素交雜產生共振效應,前者產生疑賴論;後者引爆疑美論。
據早先多項民調顯示,賴清德總統滿意度自五月起波動下降,社會進入「疑賴論」氛圍。五二○前後,TVBS調查滿意度僅百分之卅二,不滿意高達五成五;臺灣民意基金會的調查,賴總統的滿意率百分之四十五點七,不滿意百分之卅七點四;聯合報爲滿意百分之卅七,不滿意百分之五十三。僅鏡新聞與震傳媒調查結果爲滿意度高於不滿意度。
進入七、八月後,新國會智庫針對賴總統的滿意度爲百分之卅九點三,不滿意四十九點九;TVBS滿意率創新低僅百分之廿八,不滿意高達五成五;臺灣民意基金會滿意百分之卅三點三,不滿意五十四點四。從趨勢推算,對賴總統的不滿意度穩定上升至五成至五成五,社會形成「疑賴論」氛圍。
無獨有偶,臺灣民衆對美國信任與形象的變化也下滑,產生「疑美論」現象。例如,川普二進宮後,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四月時公佈的調查顯示,有百分之十五點九受訪者認爲美國是「非常不值得信任」的盟友,相較去年七月的百分之八點二增加接近一倍;有百分之廿二認爲「不值得信任」;「非常值得信任」或「值得信任」只佔百分之廿三。至於美國在臺海戰爭下支援的可能性,僅百分之卅七點五認爲「可能」或「非常可能」,低於去年七月的百分之四十四點五。至於認爲美國「不可能」或「非常不可能」協助臺灣者則有百分之四十六點七。
今年以來,臺灣對美國的信任與正面形象普遍衰退,質疑氛圍上升。儘管美國內部支持保衛臺灣的民意整體偏正向,但依然存在可能引發「疑美論」的導火線,特別在川普政府持「戰略模糊」政策下,美國對外行動的模糊與搖擺,易讓臺灣社會質疑其真正意圖。
民進黨政府執政正面臨雙重困境,一方面國內民意對賴總統施政滿意度及支持度嚴重下降;同時因川普並未如拜登四度宣稱防衛臺灣;加上對等關稅優惠不如日韓等競爭對手,美國還要求我國提高國防經費及加碼投資,將臺灣視爲政治及經濟提款機,七二六大罷免失敗與美國對臺關稅差別待遇,已成爲臺灣社會信任結構的連鎖危機,若八二三罷免及後續的關稅談判再失利,無疑將進一步成爲對內對外的「雙臺共舞」,鞏固民進黨政府「內外皆遭疑」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