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快評︱自營電商平臺應優化賬期,與中小商家共贏
近日,國內多家電商平臺、大型商超集體出手,宣佈將扶持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大力搶灘國內市場。“出口轉內銷”除了能夠緩解外貿企業短期壓力,長期看更有利於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外貿企業作爲國內市場上的“新兵”,急需拓展銷售渠道、生產線轉向、加大品牌建設,都是擺在眼前的現實。平臺企業除了特殊時期的扶持動作以外,也需要重視和幫助中小外貿企業解決好長賬期這個困擾行業已久的問題。
賬期在電商領域表現爲消費者付款到商家收到貨款之間的時間差。目前,長賬期已成爲影響商家經營和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公開信息顯示,目前業內主流平臺對商家的賬期從3天到近60天不等,特別是一些自營模式電商平臺對於供貨商的賬期明顯較長,平均達到近60天。從中可以看出,在賬期方面各平臺企業的差距甚大。商家被平臺侵佔資金所產生的資金成本和時間成本,最終又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行業人士表示,許多電商平臺延長賬期佔用供應商資金,實質是無息融資用於自身擴張,爲了轉移矛盾,甚至衍生出“供應鏈金融”,變相侵蝕中小企業利潤。
此前,有資深媒體人曾撰文稱,超長結算賬期的受害者主要是中小企業,施害者主要是大企業,尤其是某些行業龍頭。並稱,熱衷價格戰的公司往往是熱衷壓榨供應商的公司,往往是超長賬期的公司。
目前,已有多家平臺企業從優化賬期等營商環境角度切入,助力中小企業進一步深耕國內大市場。如美團閃購,一直致力於爲商家創造生意增量,幫助商家降低經營成本,堅持行業最短的3天賬期,支持隨時提現;微信小店、拼多多、淘寶天貓等平臺企業,紛紛以“綠色通道+流量扶持+品牌共創+生態賦能+資金扶持”組合拳,助力外貿企業積極開拓國內市場,加速構建“雙循環”發展新格局。
由上可見,當前,不同平臺企業均從各自稟賦出發,以優化供應鏈、助力商家“外轉內”等爲側重點,着力爲中小企業創造更好的營商環境,期待各大平臺企業在優化中小商家營商環境方面“捲起來”,共同破解長賬期等營商環境頑疾,與中小商家互利共贏。
(作者系第一財經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