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快評|雷總還記得親自制定的小米價值觀嗎?
這兩天,小米公司老闆雷軍又收穫多個熱搜。雷總微博開頭一句“十年飲冰,難涼熱血”,引得無數米粉熱血沸騰,也成功地讓小米即將發佈自研芯片的消息廣爲人知,一個研發成果斐然的硬核科技公司的形象再次熠熠生輝。
有幾條熱搜是雷軍談到3月底發生、致3人死亡的“小米SU7爆燃事故”,來源於雷軍在小米價值觀大賽後發表的內部演講。類似“內部講話”一字不漏地泄露出來,大家和雷總都習慣了,這次也不意外。意外的是這次演講的內容,其中有些話,可以說驚呆衆人。
在卒章顯志表示小米決心“做出 (超越) 行業水平的安全(的車)”之前,雷總說:“3月底,一場突如其來的交通事故……我們受到了狂風暴雨般的質疑、批評和指責……一位熟悉汽車行業的朋友告訴我:‘造車,遭遇交通事故在所難免。’但是誰也沒有想到,這一場事故的影響如此之大,對我們小米的打擊也如此之大。”
雷總還說:“這場交通事故,讓我們意識到,公衆對我們的期待和要求遠超了想象……我們一直覺得我們是汽車行業的新人,我們是一家創業的公司 。但這一次的事件讓我深深地理解,小米今天的規模、影響力、社會關注度都到了非常高的地方,社會和公衆要求我們去承擔一家真正的大公司行業領導者的責任。”
一位網友把雷總的話“翻譯”了一下,大概能當作許多人的讀後感——“沒想到大家對人命、對道路安全這麼敏感和重視,讓小米猝不及防。沒想到出了一些人命,大家對小米就不包容了,哪怕小米是個造車的新手。”
雷總說,“回想四年前,我們決定造車的時候,我就一直特別擔心安全問題,所以我們對於汽車的質量和安全無比的重視。”
但時至今日,雷總卻又“沒想到”,也讓公衆震驚和意外。
有人直言:車禍讓三條年輕的生命慘死,他們糾結的居然是對公司的負面影響大,這是多麼可怕的思維。或許在這次“內部演講”“泄露”之初,雷軍和他的高管們原本期待的是一場完美營銷,但目前來看,這已經成爲一場嚴重的公關危機,不啻於小米公司的又一場慘烈“車禍”,只是,這次的受害者和責任方,都是小米公司和雷軍本人。
從筆者交流的多方人士觀點來看,雷軍和小米遭遇此次公關危機,有其偶然性,也有一定的必然性。必然性來自雷軍帶領的小米公司長期過於倚重營銷驅動的發展模式,一定程度上忽視、淡化了研發、品質和價值觀等更重要的東西。
雷軍是公認的營銷高手,小米公司的成長壯大,可以說是伴隨雷軍的一路營銷走過來的。他給自己樹立了一個“技術直男”的形象,也給小米打上了務實、科技、靠譜的標籤——這確實容易俘獲手機、平板、運動手環、智慧家電等科技產品消費者,尤其是年輕消費者的心。2023年9月,小米發佈公司價值觀的八條詮釋,其中第二條即“工程師思維”,包括“技術爲本,敢於探索,持續做酷的產品、有趣的事情”。
跨界切入造車賽道後,雷軍順理成章地把“技術大旗”舉得更高,營銷力度也進一步加大。這一策略再次大獲成功,小米新車甫一上市就訂單爆棚,米粉們掀起的熱浪,完全蓋過了“外形設計涉嫌抄襲”“定金維權風波”等雜音。
然而,隨着越來越多小米新車上路,車主和業界對小米汽車設計、質量、安全性能的質疑聲越來越大,至銅陵事故達到最高。事故引起的輿論危機讓雷軍不得不關閉微博一個多月,沒想到,“閉關”月餘之後重新露面,雷總更關心的依然是公司受到的輿論壓力,而不是產品質量和用戶生命,並且是在一場疑似精心策劃的營銷活動中無意流露,其冷血令人咋舌。
營銷無罪,但應有度,有邊界和底線。任何時候,企業營銷都應基於正確的價值觀,並做到與品質、服務、社會責任等相平衡。拿這次雷軍的“內部演講”來說,無論如何,不能把營銷目的置於產品安全、用戶生命健康之上。
小米汽車的質量、安全性究竟如何,這個留給小米用戶、專業機構以及事故處理方去評判。對於小米汽車一直以來的各種營銷操作,筆者交流的人士幾乎一致認爲,是過猶不及甚至弄巧成拙了。密集的負面新聞,已經讓雷軍的“技術控”人設和小米公司的“硬核科技”形象呈崩塌之象,因流量而興的雷軍和小米,面臨流量的反噬。
不知道雷總下一次可能全文泄露的“內部演講”會講些什麼,如果他會看到此文,筆者想建議他,登臺前不妨先溫習一遍親自主導制定的小米公司價值觀,尤其是作爲總綱的“真誠,熱愛”。按照小米官方詮釋,真誠的意思是“不欺人也不自欺”,熱愛指“全心投入並享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