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蘋果背後的氣象故事

新華社西安7月15日電 題:一顆蘋果背後的氣象故事  新華社記者劉夏村、鄒競一  走進七月的陝西延安,塬峁上的蘋果樹鬱鬱蔥蔥。這裡地處世界最佳蘋果優生區,蘋果不僅裝點着延安的山山峁峁,更讓鄉親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全市約100萬人從事蘋果產業相關工作。  不過,從開花到坐果,再到膨大……要種出好蘋果,還得經受天氣的重重考驗。如今的延安,一顆顆“紅蘋果”變成“致富果”的背後,蘊藏着一個個與氣象有關的故事。      故事一:蘋果樹上的“氣象小哨兵”

在志丹縣保安街道張溝門村,儘管今年經歷了三次低溫凍害,但果園裡一排排蘋果樹長勢喜人,正處於膨大生長期的幼果套着黃色保護袋,掛滿枝頭。  “每年四五月蘋果花期時,最怕低溫凍害,一場花期低溫凍害就可能對果園造成毀滅性損失,現在多虧有了這個小東西!”志丹縣農業農村局幹部張宏指着一棵蘋果樹上掛着的像馬燈一樣的儀器說,這是兩要素果園氣象站,用來監測果園實時溫度和溼度,鄉親們都叫它“氣象小哨兵”。  張宏說,以往果農們只能把溫度計掛到樹上,經常半夜打着手電筒忍凍到果園看氣溫,既遭罪還不及時。如今有了“氣象小哨兵”,果農們坐在炕頭,通過“陝西氣象”手機App、“蘋安天氣”小程序就能監控果園氣溫變化,更精準採取果園升溫措施。  “果園溫度觀測與預報,是做好蘋果花期低溫凍害防禦的關鍵。”延安市氣象局局長王維剛介紹,受地形等因素影響,全市各地氣溫差異較大,甚至同一個果園的溫度都不一樣,必須要在織密氣象監測網上下功夫。  王維剛說,圍繞蘋果產業,在省氣象局和市委、市政府支持下,近年來在全市果園中建設475套小型智能氣象站、1670套兩要素果園氣象站,延安的蘋果氣象監測站平均間距從原來的23公里縮至4公里,大幅提升了花期低溫凍害果園實況監測能力。      故事二:讓“攔路虎”消失在源頭

冰雹是延安蘋果生長路上的“攔路虎”。提起冰雹,吳起縣果農劉嶽心有餘悸:“果子要是被冰雹打了,那可就慘咯!原來能賣3塊錢一斤,被冰雹砸傷的殘果頂多賣5毛錢一斤。”  “人工防雹關鍵在於‘打早打小’,在冰雹還是小冰晶時就‘消滅’掉。”吳起縣氣象局技術人員楊光指着防雹沙盤解釋,“吳起地處延安西北部,是冷空氣進入延安的第一站,在這裡加強冰雹源頭防禦治理,守好這道‘防護門’,蘋果就安全啦!”  爲此,吳起縣2023年啓動冰雹源頭防禦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大力推進人工增雨防雹作業裝備建設及自動化改裝工作,研發智能預警指揮系統,實現從衛星早期發現預警,到指令科學自動下發、裝備自動安全作業的智能化防雹科學作業新模式。  在吳起縣南梁山人工影響天氣標準化作業站,記者看到,工作人員輕輕按下控制室按鈕,人影作業裝備就開始自動進行防雹作業。  楊光說:“今年我們全縣已經作業30多次,有效遏制了冰雹災害發生、減輕了冰雹災害損失。”      故事三:一筆“爽快”的保險賠付款

最近,一筆即將到賬的賠付款,讓第一次承包果園的吳起縣種植戶張軍心裡好受了些。  今年五月,老張的蘋果園遭遇了霜凍。當夜,果園氣溫監測儀記錄的溫度爲零下1.8攝氏度。還在爲50多畝果樹嚴重減產而憂心的老張沒想到,出險第二天,保險公司就來到果園,很快確定了賠償額度。  這得益於今年延安在洛川、吳起兩縣開展試點的蘋果花期凍害天氣指數保險。“老張的賠付款很快就能到賬,這要在以前,得等蘋果成熟後才能賠。”相關保險公司業務人員說,蘋果花期凍害天氣指數保險以氣象數據爲觸發依據,進行精準賠付,有效解決了保險公司查勘定損的難題,提高了理賠效率。  延安蘋果氣象科技小院(南溝)技術帶頭人孫智輝感慨:“氣象部門研發了蘋果花期凍害天氣指數,這種‘氣象+保險’的創新模式,爲果農撐起了一把‘保護傘’。”  未來,延安蘋果的氣象故事還將繼續。王維剛說:“我們將進一步提高氣象精密監測、精準預報、精細服務能力,聚焦蘋果產業發展,不斷提升氣象服務保障水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