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舊換新”空調我終究還是選了小米

國家推動以舊換新,補貼還是很多的。以舊換新家電,補貼額度爲零售價的20%。由於我的空調已經用了十幾年,中間還加過氟,今年用起來就不大靈光,主要是不夠冷,又是還吹熱風,遇到39度高溫,還是有點難熬。所以,還是在立秋節氣到來之前下了“以舊換新”的決心。換哪個牌子的呢?是繼續換原來的牌子,還是換新牌子?於是,便來到京東商城比選。選來選去,最終選了小米。現在,空調已經用了十多天,感覺還是很好的。

我爲什麼最終選了小米呢?不僅因爲噪音低、省電、涼爽,物有所值,更因爲近來網上有人對小米的不斷貶損乃至污衊激發了我的俠義心腸,以實際行動支持小米、鼓勵小米。

凡讀過我博文的都曉得,我是一致力挺小米的。小米要造車,許多人予以嘲諷,我則指出小米一定會成功。蘋果造車失敗是必然,小米造車成功也是必然;有人指責小米無創新,我則強調集成創新也是創新。小米以設計爲引領,以自主創新和集成創新相結合,帶領國內供貨方整體提升產品質量,是值得推崇的重要創新路徑;有人輕蔑小米高層是買辦,我則指出這些人連什麼叫買辦都沒有搞明白,小米專注於工業製造,何來買辦一說?有人指責小米只將速度、不講安全,我則強調小米致力於提升電駕的產品魅力和市場競爭力,敢於同特拉斯、保時捷對標對錶,是中國新質生產力的代表;有人一邊挺華爲、一邊貶小米,甚至說什麼“華爲帶領企業反抗美國,小米代表美國打擊華爲”,我則同時挺華爲和小米,認爲華爲和小米都是值得欽佩的科技公司,只不過,二者選擇了不同的創新路徑,華爲造魂不造車、小米造魂又造車,二者都是中國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標杆。中國需要華爲,也需要小米。

實際上,我更喜歡小米的“人車家全生態”理念。在日前召開的上海遊戲展上,小米展臺打出“以人民爲中心、人車家全生態”標語,吸引了衆多參觀者,可謂遊人如織、人頭攢動。在我看來,小米不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以人民爲中心是靈魂,所以小米強調性價比和科技平權,不把高端與高價劃等號,而是通過高端平價讓更多的中國百姓能夠享受高端服務;“人車家全生態”是載體,以鏈接組網、以智慧賦能,將家電、穿戴、電駕等組合在一起,便利百姓生活。小米能夠做到這一點,難道還不值得推崇和禮讚嗎?爲什麼要蒙受鋪天蓋地的污言穢語、“話語暴力”呢?

與此相適應的,還有小米的單一品牌戰略。不管什麼產品,都使用小米商標,而不像有些企業,換牌子上癮,一類產品,好幾個牌子,標準還不一樣,給人以自亂陣腳、極不自信的感覺。小米只用一個商標、一個品牌,把所有產品都搞的深得民心,不斷累積,就成就了市場對小米的青睞和信任。所以,只要小米產品上市,不管是手機、空調、洗衣機、電冰箱、清掃機器人、手錶、眼鏡、還是電駕、雨傘,都是供不應求。小米,已經成爲高性價比的符號。

必須看到,小米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中國高質量發展、首都北京創新發展的一個縮影。北京作爲首都,科技資源稟賦得天獨厚,是名副其實的全球科技之都、大模型之都、機器人之都、新質生產力之都、500強之都。創新發展、高質量發展動力強勁、能力富足。僅就新能源汽車來說,除了小米,還是理想、北汽新能源、奔馳新能源等、百度自動駕駛等,京津冀協同發展又爲小米佈局零部件製造提供了廣闊腹地。

掐指算來,我的4款小米家電,3款空調,1款電視。根據孫子的建議,如果將來換車,也考慮換個小米YU7。我不是米粉,但已經成爲小米產品的忠實消費者。其中緣由,並非外力推動,而是內心的自然選擇。這也算是小米成功的一個標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