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界離職潮吹向急重症科別 臺大院長嘆:負責急診室就像「無期徒刑」

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說,要解決醫療人力不足狀況,應迴歸本質處理,包括「以病人爲中心」來設計制度面。記者廖靜清/攝影

醫界離職潮從護理人員吹至急診、神經內科及胸腔科等急重症科別,臺灣神經學學會發函衛福部,呼籲應比照兒科醫師,每月提供神經科住院醫師1萬元津貼,先把人留下來。臺灣神經學學會理事長鄭建興表示,神經科住院醫師近年招生逐年下降,應比照困難科別提供津貼。

鄭建興表示,爲改善醫療「五大皆空」困境,衛福部自102年起開始編列「重點科別住院醫師津貼補助計劃」,給予第二年以上的住院醫師每年12萬元現「留任獎金」,招募確實有好轉。而神經科住院醫師近年招生逐年下降,應比照困難科別提供津貼。

鄭建興說,神經科救治腦中風病人扮演着關鍵角色,視出血情況進行取栓手術治療,需隨時待命,有時一守就是24小時。而隨着人口老化,神經科也擔起許多神經退化性疾病、巴金森病、失智症等治療重任,這些都需要神經內科醫師幫忙診療,若年輕醫師不願投入,連帶影響就醫品質。

「新人不想進來、資深的留不住。」鄭建興表示,目前全臺神經內科醫師大約1000人左右,了不起再多一些。過往全臺招募率約90%至100%,今年招募困難率,僅達到77%;全臺招收51個住院醫師,卻僅38位的醫師,特別是中南部招收情況更低。想要改善現況,健保制度一定要改革,尤其是點值給付。

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說,百工百業都在缺人,醫療人力問題需透過制度,應迴歸本質處理,包括「以病人爲中心」來設計制度面,而非以專業或次專科爲中心。舉例來說,急性缺血性腦中風取栓不只有神經內科,心血管內科對於取栓也有很好的經驗。

吳明賢說,身爲龍頭醫院,總院人力大致穩定,但分院可能會遇到招收不足的人力問題。最近不斷被提出來討論的急診壅塞,在急診專科化以前,需由內外科醫師一起負責急診業務,當時醫療團隊常開玩笑形容是「有期徒刑」。但是在急診專科化之後,負責急診室就像「無期徒刑」,如果人力不足,輪班值班帶來相當大的困擾,容易讓人心生離職念頭。

▪ 報稅進入延長期最後一個月! 錯過小心面臨滯納金 ▪ 今年報稅怎麼繳纔不吃虧? 2025新制亮點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