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價12%仍大膽入股!鴻海看上東元2優勢 爲了15兆AI大生意

(圖/今週刊提供)

全球電子代工龍頭鴻海與機電大廠東元電機七月三十日宣佈結盟,雙方以換股方式合作,攜手進攻AI資料中心市場。

交易完成後,鴻海將持有東元10%股權,東元則持有鴻海約0.5%股權,若以停牌前收盤價與換股比例推算,鴻海付出12.7%的溢價,外界不禁好奇,溢價有道理嗎?

「說真的,我們也滿驚訝的,東元走這一步滿厲害的!」一名重電大廠高層高度評價這次的雙方合作。

業界人士透露,這次雙方結盟,東元董事長利明獻是關鍵人物。原來,他在擔任中信銀行董事長任內,促成中信與鴻海合資成立創投基金和順興,因此與鴻海結緣。一年前,他轉換跑道,接任東元董座後,不斷尋求外部盟友,雙方也展開接觸。

(圖/今週刊提供)

不過,這次合作在東元董事會並非全票通過,據悉,董事會七董、四獨董裡面,代表東元會長黃茂雄系統的邱純枝、黃呈琮兩席董事,都投下反對票。東元表示,確有董事提出反對意見,惟對於反對董事是誰、反對理由爲何,皆三緘其口。

東元能獲得鴻海溢價入股,與鴻海搶攻AI資料中心的企圖心大有關係。鴻海發言人巫俊毅在結盟記者會上也說,鴻海過去整合到L11、也就是伺服器機櫃產品,「未來看準的是L12等級資料中心建置的標準化、模組化需求,這也是雙方能夠進一步延伸價值所在。」

東元子公司耕耘美國逾30年

尤其當美國總統川普今年喊出「星際之門」計劃,將在美國投資5千億美元(約15兆新臺幣),進行AI基礎建設後,這個市場,已是鴻海、臺灣電子五哥等大廠的兵家必爭之地,大家都磨刀霍霍。

業界認爲,東元長期佈局美國、東南亞等市場,耕耘美國更超過30年,且旗下百分百持股的子公司東元西屋馬達(TECO-Westinghouse),生產、銷售中高壓馬達、模組式的配電盤和變頻控制機櫃,更具備美國能源部(DOE)與國防部(DOD)工程承包商資格。鴻海入股東元,在美國建置AI資料中心更方便,這便是鴻海看上東元的關鍵之一。

鴻海爲了AI資料中心的巨大商機,選擇東元做盟友「合作打羣架」,關鍵原因之二,則是速度。一名不斷電系統整合廠商表示,東元本身具備三大CSP(雲端服務商)資料中心機電基礎設施經驗,更重要的是,「士電、華城兩家大廠訂單多、交期較長,東元相對好配合。」

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週刊》(第1494期)

(圖/今週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