蟻見 | 黑蟻資本&社科院:《2022中國消費企業社會價值研究報告》
ESG、社會價值、可持續的理念在中國從未像如今這般受歡迎。消費者的行爲也出現深層改變,他們對個人隱私以及品牌商的ESG策略開始具有更高期望。正如普華永道在一份調研中寫道,“中國消費者被具有ESG意識的品牌吸引的同時,具有社會意識的消費主義將繼續壯大”。
但可持續理念的蔚然成風,真的意味着可持續發展得欣欣向榮嗎?
兩年前,黑蟻資本與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成立課題小組,以期通過量化分析與走訪調研瞭解ESG、社會價值在中國消費行業的發展情況。2023年,研究成稿——《新挑戰、新價值與新未來:2022中國消費企業社會價值研究報告》,這是一份對消費企業在其運營活動中所創造的社會價值的全面評估,是一份可操作的行動指南。
黑蟻將通過這篇文章爲大家詳細呈現這份報告。
近些年,越來越多的中國上市公司相繼披露ESG報告(E是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責任 Social 和公司治理 Governance 的英文首字母縮寫)。
這股熱潮起源於21世紀初才興起的ESG投資。2004年,通過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發佈了報告《Who Cares Wins》 ,該報告討論瞭如何在投融資活動與公司運營中融入 ESG 因素,並給出了指引。2008年,聯合國又發起了可持續證券交易所倡議,開始從上市公司的角度推進ESG。
在過去十年的多項倡議與嚴峻的現實挑戰下,ESG逐漸成爲衡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指標。而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這項長期事業中,不是出於意識形態,是出於對消費者、社會與地球的義務與責任。
縱觀國際商業的發展,無論是技術變革、還是商業模式的創新,都曾激發一批優秀企業的誕生。而在當下,除了技術和商業模式之外,一家企業把ESG理念放在什麼樣的位置,如何在生產技術、商業模式、企業文化、企業管理環節貫穿ESG,也會對企業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若將ESG置於產業內來看,它推動的不僅是一場關於企業的新自我革命,更是一場關於產業的可持續革命。
事實上,消費行業事關中國14億人口,目之所及的吃穿住用行都包括在內。因此消費行業積極踐行ESG理念也會有助於培養消費者在衣、食、住、用、行等方面形成綠色消費習慣,而通過需求端的有力拉動,能帶動消費市場全生命週期的綠色低碳轉型。與此同時,每個消費者都可以通過改變自身的消費行爲和生活習慣,踐行ESG理念,參與低碳,這會反向促進企業踐行ESG和追求可持續發展。供需兩端的互相作用,將對全國消費行業的上下游產業鏈起到輻射、帶動作用,這將幫助整個社會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ESG是對全球最亟需解決的可持續發展問題的回答,我們以及後代所生活的新時代需要踐行ESG的品牌,更是會誕生ESG品牌的時代。
本研究從醫藥生物、商貿零售、家用電器、紡織服飾、美容護理、食品飲料等六個細分消費行業中選取了共107家代表上市企業和59家表現優異的未上市企業,通過量化分析、走訪調研的方式,運用社會價值分析指標體系,得出了這些企業在社會價值創造方面的發展情況。
“科技創新”是實現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但其實還存在另外一種同樣重要的引擎經常被忽略,即“社會創新”。
將自身的業務優勢與當下社會問題相結合,在激活存量的過程中,往往可以給企業帶來新的增長點,並尋求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的統一發展。本研究將這種“企業之所長+社會之所需”的業務增長模式稱爲企業社會創新。
在借鑑國內外主流的ESG分析和企業影響力分析(Social Impact)模型的基礎上,本研究根據中國國情,開發了一套社會價值分析指標體系。分別由一級指標(自我價值和協同價值)、二級指標(公司治理、員工權益、與政府組織的合作等10個維度),以及三級指標(公司治理、員工權益等66個相關指標)組成。
聚焦整個價值模型中的107家上市公司,社會價值與上市時間的早晚呈現高度相關。
按照公開披露信息,本次研究將企業正式上市的年份作爲判斷時間先後的依據,並將這部分企業按照2000年及以前上市(31家)、2001年—2015年上市(37家)、2015年—2021年上市(39家)進行劃分,形成“早、中、晚”的三個梯隊並對其進行分析。
如圖1的結果顯示,處於越早的上市時間區間,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平均得分越高。而在社會價值得分排名前五的企業中,上市時間集中在1993年~2011年間。
本次調查的166家企業中,公司董事中有女性董事的比例達到50.6%,其中數量最多的單個企業擁有多達6名女性董事。
研究發現,若企業董事中有女性,則企業的自我價值和協同價值得分更高。進一步分析發現,企業董事中有女性,則社會價值各個分維度的得分均高於沒有女性董事的企業(如圖4所示),這尤其體現在公司治理和與政府組織的合作上。可以認爲,女性的企業董事,在提供多元化視角、強化社會責任與企業道德、促進合作與溝通,以及增強企業公信力和形象方面更具優勢。
本研究按行業劃分,對企業在社會價值各指標的平均得分進行分析(如下圖5所示)。
結果顯示,在自我價值各指標上,企業多數偏重在公司治理上的得分,其次是員工權益和社會責任,而在環保舉措和企業文化方面均有所欠缺。
在協同價值各指標上,企業主要偏重與政府組織的合作,其次是與商業夥伴的合作,與國際組織、社會組織和文化媒體的合作較匱乏。
研究根據分位點來劃分影響力指數的區間,按照各區間中企業在自我價值、協同價值兩大維度上的取值特徵和區分差異,總結出了消費企業社會價值影響力發展的三個階段:行業示範、平穩開拓與蓄勢待發。
研究顯示,在166家企業中,有57家處於領先階段,並獲得了141.09分的相對指數均值,約佔全部企業的34%。有35%的企業處於“平穩開拓”階段,得分均值爲118.08,相較第一梯隊已經顯現較大差距。同時,仍有52家的企業處於“蓄勢待發”階段,佔到全部企業的31%,得分均值爲107.66,發展潛力巨大。
研究發現,企業在社會價值發展過程的三個階段中,呈現出極爲顯著的三個特徵:
• 頭部企業在得分上,顯著高於中部及尾部企業,細化之下,在自我價值和協同價值這兩個社會價值評估維度上,“行業領先”階段的企業在所有維度上均領先於其他企業。
• 在社會價值得分結果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各企業所處行業在得分上也有顯著分化:家用電器和醫藥生物行業分別以141.47和133.96的平均分顯著高於其他行業。
• 通過對各個企業自身在自我價值、協同價值這兩個二級指標得分的比較,能夠更好地觀察企業在各個價值維度發展的不同側重。研究發現,三個階段的企業均在自我價值維度上得到更高的分數。並且隨着社會價值影響力的減弱,企業在自我價值和協同價值上的比例失衡情況愈發明顯。
作爲與人關係最緊密的消費行業,其未來發展軌跡將被“創造社會價值”的理念深度影響,踐行ESG理念的消費品牌,也是當今時代呼喚的品牌。
本次研究通過對166家消費企業進行社會價值分析,以量化分析、走訪調研爲基礎,總結出了當下消費企業社會價值影響力發展的三個階段:行業示範、平穩開拓與蓄勢待發,並形成了兩個主要發現。
一是當下消費企業在社會價值創造方面出現三重分化現象。
首先是頭尾分化,頭部企業在社會價值上已形成領先優勢,中後部企業仍有相當可觀的進步空間;
其次是行業分化,生物醫藥、家用電器行業的社會價值表現總體較好,美容護理、食品飲料行業的發展潛力則有待發掘;
最後是旨趣分化,企業的社會價值實踐呈現多元化趨勢,並且與主營業務、行業特性的結合愈發緊密。
二是新興企業在社會價值方面做出了很多創新與貢獻。踐行ESG、創造社會價值,已經不再是大企業或是老牌企業專屬的事情,很多新興的消費企業正結合自身業務與創新思考,用創意與責任,豐富了ESG與社會價值的內涵。
以動力來劃分,ESG的實踐理念可分爲兩種。第一種是由外力推動,即合規型ESG,企業的ESG實踐主要由國家監管、資本壓力、消費者輿論等外部因素來驅動。從這個層面來講,ESG更多成爲一種分離於業務之外的工具,並不能真正發揮其價值。
第二種則由內生動力來驅動,即變革型ESG。在這種理念下,ESG所代表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將貫穿企業發展的全流程,推動產品的更新、服務的改善、乃至企業的變革。在這個層面上,ESG真正和企業的主營業務融爲一體,並通過“面向未來”的理念,從底層邏輯上改變企業的發展路徑,創造真正的社會價值。
消費行業更需要的是變革型ESG實踐,持續探尋企業“商業向善”進程中的內生動力,探索一條真正結合業務與理念的長期發展道路。
戰略支持夥伴
(以下按首字母拼音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