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降價後賣得更好?宜家終於找到流量密碼了?

在世界家居市場上,宜家無疑是一家非常有名的公司,其商業模式甚至屢屢成爲商學院研究的案例,不過前些年宜家的發展似乎陷入了一定的停滯,市場發展的壓力日漸增大,不過就在最近宜家降價後賣的更好的消息傳來,讓人不禁想問宜家是終於找到價格密碼了嗎?

一、宜家降價後賣的更好?

據界面新聞的報道,宜家的商場裡,有越來越多商品打上了降價的標籤。

從去年8月的2024新財年伊始至今,這一品牌已經向中國消費者推出多輪折扣商品。去年8月29日,宜家中國宣佈了未來三年的計劃,這一稱作“生長+”的戰略表示,宜家將在中國市場投資63億元用於包含服務、渠道在內的多項品牌建設,其中一項比較顯著的計劃是對超過300種產品進行長期性降價。

今年初,宜家中國再次宣佈投入超一億元擴大降價產品範圍,新年之後它推出了更多低價產品,並預計全財年將累積推出超過500款。截至2月,宜家中國已經推出了累積400餘種降價產品。

宜家的整體降價幅度約在20%-30%之間。這樣的大動作在宜家商場裡感知尤爲明顯,它的降價產品涉及品類,包含了臥室、客廳、廚房等多種場景的傢俱和家居產品,甚至是餐飲——如今宜家的兒童餐、蝦排等食物價格已經降至9.99元。

由於消費習慣趨於理性,推出更具性價比的產品幾乎成了消費品各行業在2023年的集體動作,也讓那一年堪稱“性價比之年”。從數據上來看,家居市場消費大盤仍未完全復甦,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3月傢俱類零售總額121億元,同比增長0.2%,1-3月零售總額爲342億元,同比增長僅爲3%。

二、宜家終於找到價格密碼了?

宜家降價後賣得更好這一現象,不僅僅反映了單個企業的營銷策略成功,更是整個家居產業發展趨勢的縮影,我們該如何看待這件事?宜家的玩法又該怎麼看呢?

首先,當前,家居行業的競爭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全面進入了一個以性價比爲核心競爭力的新階段。宜家家居的大幅度降價並非孤立事件,而是整個產業發展趨勢的一個顯著體現。隨着消費者購買力提升與消費觀念日趨理性,各大家居品牌如居然之家、紅星美凱龍等紛紛採取了折扣優惠措施以吸引客戶,力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佔據有利位置。去年9月,國內定製家居領軍品牌歐派更是大幅下調了定製衣櫃和櫥櫃的價格,直逼歷史最低點,此舉不僅引發了行業內的一波價格戰,同時也表明了企業在應對市場需求變化時,不得不尋求通過調整定價策略來擴大市場份額。

其次,宜家作爲國際知名的家居零售巨頭,一直以來以其物美價廉的產品和獨特的購物體驗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其主打性價比的市場策略在降價舉措中得以進一步強化。一方面,中國市場的特殊性爲宜家的降價提供了強大的支撐。中國不僅是宜家除瑞典之外最重要的海外市場,更是擁有完整的宜家產業鏈佈局,這一優勢使得宜家能夠充分利用本地資源,規模化生產降低成本,並快速響應市場變化,從而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同時實現更低售價。

另一方面,宜家的成本控制策略也是其敢於降價的重要原因。通過引入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技術手段,宜家努力提升生產和運營效率,特別是在降低成本方面下足功夫。例如,利用自動化和智能化技術提高生產線效率,減少人工成本;同時,藉助數字經濟的優勢,推動線上線下一體化進程,通過數字化營銷和智能物流體系,進一步壓縮中間環節成本,使整體運營更爲高效且節約成本。

第三,隨着數字經濟的崛起,宜家積極擁抱新技術,以數字化轉型爲契機,對傳統業務模式進行了革新。通過採用數字化設計、採購、生產、倉儲、物流及銷售等全鏈條的技術應用,宜家在保持產品品質的基礎上降低了各個環節的成本支出。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的應用,幫助宜家精準預測市場需求,優化庫存管理,避免了無效庫存帶來的資金佔用。此外,線上平臺的搭建與完善也讓宜家能夠觸達更廣泛的消費者羣體,提高了交易效率,減少了實體店的部分固定成本,間接爲降價提供了空間。

第四,儘管宜家通過降價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自身的市場競爭力,但面臨的挑戰依然嚴峻。隨着電商渠道的迅猛發展,消費者購物習慣發生了顯著改變,更加便捷、透明化的在線購物體驗對傳統的家居零售業態構成了強烈衝擊。新興的電商平臺以及專門從事家居產品的垂直電商,憑藉靈活的價格策略和便捷的服務模式,成爲了宜家不可忽視的競爭者。

因此,宜家降價後賣得更好,確實反映了其在價格方面的優勢,以及在成本控制和銷售效率方面的提升。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宜家所面臨的風險和挑戰,以及整個家居行業正在經歷的變革。對於宜家來說,未來如何在保持價格優勢的同時進一步提升品牌價值和服務水平,以應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將是其最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