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我國外債規模小幅增長,期限結構保持基本穩定
中國全口徑外債餘額今年一季度恢復增長,外匯局表示我國外債主要指標均在國際公認的安全線以內,外債風險總體可控。
6月27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佈的2025年3月末中國全口徑外債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3月末,我國全口徑(含本外幣)外債餘額爲175967億元人民幣(等值24514億美元,不包括中國香港特區、中國澳門特區和中國臺灣地區對外負債),較2024年末增長316億美元,增幅1.3%。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李斌就2025年3月末中國外債數據有關問題答記者問時稱,2025年一季度,我國外債規模小幅增長,幣種結構優化,期限結構保持基本穩定。從幣種結構看,本幣外債佔比52%,較2024年末上升2.0個百分點;從期限結構看,中長期外債佔比42%,較2024年末下降1.7個百分點。
談及外債規模回升原因,李斌表示,2025年一季度,受國際形勢發生深刻複雜變化、國內經濟運行延續回升向好態勢等多重因素綜合影響,外資增加配置人民幣債券資產,推動外債規模企穩回升。
2024年,受匯率波動、國際政治經濟形勢不確定性、國內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等多重因素綜合影響,我國外債規模較2023年末減少277億美元。
外匯局預計,我國外債規模將保持基本穩定。
“2025年以來,外部衝擊明顯加大,國際金融市場出現較大波動。我國經濟保持穩定增長態勢,境內金融市場展現出較強韌性和抗風險能力,人民幣資產吸引力進一步提升。我國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穩步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提升跨境融資便利化水平,將爲我國外債規模保持基本穩定提供有力支撐。”李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