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工措施鬆綁! 製造業移工上限提至45%、首設菲律賓延攬中心
爲解決臺灣產業長期缺工、特別是基層與技術人力短缺問題,並避免低薪現象持續定錨,勞動部30日在行政院會上報告「跨國勞動力精進方案」並通過,預計最快於2026年第一季正式上路。此外,針對旅宿業與商港碼頭業中階技術人才也納入,不過勞動部長洪申翰表示,前提是要先幫本勞加薪才能增聘1位,並且有三項條件需符合;而首站的海外延攬中心將會是菲律賓。
勞動部指出,臺灣近年邁入超高齡社會,以及受到少子女化的影響,依國發會推估,2040年工作年齡人口(15-64歲)會驟減300萬人,至2030年製造業人力需求平均每年增加1.9萬人;住宿及餐飲業平均增加1.3萬人,截至今年3月底,製造業、運輸倉儲業、住宿餐飲業職缺數合計達12.7萬筆各大職類技術人力職缺11.3萬筆。
勞動部透過本勞權益優先、擴大用人留才、強化人力素質、強化政府效能四大原則,提出勞動力精進方案。政策方案有四大面向包括製造業加薪本國勞工及可增加移工名額、放寬外國技術人力留用上限、旅宿業及商港碼頭夜引進外國技術人力、強化政府效能。
首先在製造業部分,僱主只要幫1名本國勞工加薪2,000元,就可增加1名移工名額,最高可增加10%的配額。製造業移工總員工人數佔比上限由原來的40%提升至45%。另外,爲防止薪資鎖定,若增額移工3年期滿續聘,僱主須再次爲本國勞工加薪。
第二,爲協助企業留用資深移工、即時補充技術人力缺口,方案將製造業資深移工轉任外國技術人力的比率上限,由原來的25%放寬至100%。技術人力連同移工與外國專業人才,合計總員工人數上限爲50%。同時,也將新訂外國技術人力專屬法規,包括,僱主對外國人生活照顧管理,改以勞資協議方式處理,聘僱3年期滿可轉換僱主或跨業轉換,減少定期健康檢查頻率及項目。盼藉此協助企業留用資深移工轉任技術人力,可立即補充產業人力缺口。
第三,針對缺工嚴重的旅宿業(房務、清潔、訂房及旅客接待等)與商港碼頭業(設備控制、起重機操作及機械修護等),將有條件開放引進外國技術人力。其引進條件比照製造業,同樣採「本勞加薪2,000元換取10%增額技術人力」配額。不過引進的外國技術人力須具備特定的薪資門檻、語言能力及技能資格。
第四,爲落實公平招募並提高人力品質,勞動部將強化政府在外國人聘僱中的角色與功能。核心作法是設立海外據點,作爲「跨國勞動力延攬中心」,辦理外國人力招募與測驗。此舉旨在強化「國對國直接招募聘僱流程」,與現有私立就服機構形成良性競爭,保障勞僱雙方權益。
洪申翰補充,在薪資門檻部分基本上在不同的行業會訂定不同的薪資門檻,訂定的原則分別是,參考行業別客觀的一些統計的薪資數據、不影響國人的薪資條件,接下來會再去跟相關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去做討論。
此外,針對目前在旅宿業者已經有引入一些外籍實習生來臺工作,時間到後是否可以直接銜接到留才久用方案,洪申翰說,接下來會跟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討論相關的勞動權益,希望能符合一定規範要求,此外,外籍生及僑外生在臺灣也已經待一段時間,對工作場所也有一定熟悉,也熟悉臺灣文化及語言,當然會希望能夠銜接至外國技術留才久用方案,不過要留用的前提還是要先符合薪資門檻、語言能力及技能資格門檻。
不過,洪申翰也坦言,此部分也都涉及修法,因此未來還會再跟交通部討論。至於在海外延攬中心部分,他表示,目前第一個地點規劃在菲律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