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揪出3例肝癌 醫喊1檢查很重要 有在吃藥也要做
透過超音波,可以先揪出肝臟腫瘤。(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肝癌被稱爲沉默殺手,B型肝炎是引起肝癌的主要原因。醫師吳宗勤指出,自己一個月內就透過超音波,「抓到」了3位肝癌患者,都和肝炎有關,其中有人自知有B肝,卻未定期檢查,醫師提醒即使有在服用抗病毒藥物,仍需定期做超音波檢查,才能及早揪出病竈治療,特別是肝硬化患者。
肝膽腸胃科醫師吳宗勤在臉書粉專指出,有位病人前來做健檢,自述膽囊有點問題,超音波一照的確發現息肉和結石,但就在下一秒,發現右側肝臟的表面和邊緣出現了兩個低迴音性的腫瘤樣病竈,且快兩公分了,詢問後,病患坦言有B型肝炎,但沒有定期追蹤,只有偶爾體檢或健檢纔會做超音波。
吳宗勤指出,上述案例是他本月「抓到」的第三位肝癌患者,前兩位分別是長期服用抗病毒藥物的肝硬化患者、曾經感染過B型肝炎的病患,都是經過超音波掃到腫瘤的。
吳宗勤說,臺灣在民國73年7月後開始全民施打B型肝炎疫苗,現在40歲以下的人口,只有不到1%的帶原人口,跟以往15%至20%比較起來,已有顯著進步。雖然B型肝炎和肝癌已比過往大幅度下降,但45歲以上的人還是需要積極治療以及追蹤,如果肝臟已呈現肝硬化,就算是B型肝炎持續服藥或者是C型肝炎已經完全治癒,仍有肝癌的可能性。
吳宗勤也表示,B型肝炎如已有肝硬化,持續服藥雖可將肝癌發生率下降50%至70%,但還是需要超音波檢查以及三個月一次的抽血,才能夠在第一時間抓到令人討厭的肝癌腫瘤。超音波沒有侵入性也沒有輻射劑量,只要認真掃,死角看慢一點,有時候敏感度並不會輸給電腦斷層或者是核磁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