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賣珍珠的搞起腦機接口了!
近日的腦機接口板塊,大新聞一個接着一個,在給相關人士帶來希望的同時,也引發了資本市場一輪又一輪的熱潮!
近日,工信部等七部委聯合印發《關於推動腦機接口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到2027年,我國腦機接口關鍵技術要實現重大突破,到2030年,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生態體系!
消息一出,引燃了8月12日早間板塊的熱情。截至中午收盤,同花順腦機接口板塊上漲2.31%,盤中一度上漲3.8%,板塊內多支個股大漲。
所謂腦機接口,縮寫BCI,指通過檢測腦中樞神經信號,實現腦與設備直接交互的技術。它被稱爲人腦與外界溝通交流的“信息高速公路”。
《意見》的出臺,實際上是給本身已經熱到發燙的腦機接口賽道,再添了一把火!
腦機接口的應用,首先給相應的功能障礙人士帶來了福音:就在3月11日,國家醫保局印發《神經系統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試行)》,設立了侵入式腦機接口置入費、取出費及非侵入式腦機接口適配費價格項目。
腦機接口的應用,遠不止醫療:在今年7月舉行的“2025世界機器人大賽——BCI腦控機器人大賽”(腦機接口比賽)現場,最多的是一種“帽子”——參會者只需將其扣在頭上,就能通過意念操控屏幕上的光標移動或指揮機械臂完成複雜動作——好傢伙,科幻小說的情節要變成現實了!
在腦機接口的大潮下,也有一些上市公司提早佈局,通過收購、控股等方式轉入這一賽道,從而實現逆襲。上市公司“創新醫療”就是這樣的典型!
從“創新醫療”這個名字來看,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腦機接口、智能醫療、DeepSeek、人工智能這些創新概念,同花順的板塊也是這麼分類的,很少有人想到它的“老本行”——賣珍珠的!
相關資料顯示,創新醫療前身爲千足珍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千足珍珠”),於2007年上市。到了2014年,由於行業不景氣,加上政策鼓勵民營醫療的發展,公司開始籌劃全新醫療賽道!
歷經一兩年,2015年6月,千足珍珠籌劃收購建華醫院、康華醫院、福恬醫院三家醫院100%股權;2016年2月完成重大資產重組,轉型醫療領域,並於當年6月更名“創新醫療”;2018年,創新醫療徹底剝離珍珠業務,完成了全面轉型。
業務是轉型了,公司的業績起色了麼?答案一言難盡:從2019年開始,公司正式進入虧損狀態。其中,2019年至2021年虧損數據較爲巨大,分別虧損11.50億元、3.15億元、1.04億元,其中2019年的鉅虧,主要是資產計提減值和商譽減值等因素,此後虧損數額有所下降,但迄今依然沒有盈利,同時還捲入了一系列糾紛之中。
既然轉型醫院,並沒有使業績有質的飛躍,公司又將眼光瞄準了新賽道——更加前沿的醫療科技!具體而言,包括腦機接口和AI醫療大模型等前沿領域,以此“抓住風口”——就像當年徹底和“賣珍珠”說再見一樣!
博靈腦機成立於2021年2月,由創新醫療與浙江大學科研團隊共同出資設立,註冊資本累計5000萬。創新醫療以自有資金2000萬元出資,持有40%股權。
就在今年4-5月,公司在公開渠道表示,博靈腦機針對中風偏癱患者開發的C端產品已進入批量生產階段,預計2025年陸續上市銷售。B端產品上肢外骨骼康復訓練系統正在三家醫院開展多中心臨牀試驗,若進展順利,預計2026年上半年完成醫療器械註冊申報。
如此大利好,引爆了公司股價一波行情——從4月到8月,短短四個月直接翻倍不止!
但是我們也可以注意到,這裡說的是“預計”,也就是說,博靈腦機的相關產品還沒有大規模上市,未來能否變成公司實打實的收入,還需要越過審批、醫院等層層關卡,因而資本市場的反應可能有些“搶跑”——這樣的故事太多太多!
從昔日賣珍珠,到進軍醫院,再到如今入局腦機接口,抓住時代的風口,創新醫療的未來還能講出怎樣的故事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免責聲明(上下滑動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現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個股、評論、預測、圖表、指標、理論、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爲參考,投資人須對任何自主決定的投資行爲負責。另,本文中的任何觀點、分析及預測不構成對閱讀者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亦不對因使用本文內容所引發的直接或間接損失負任何責任。投資有風險,過往業績不預示未來表現。財經早餐力求文章所載內容及觀點客觀公正,但不保證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等。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