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會嘆狼醫查詢平臺建置一拖再拖 衛福部還在找法源

衛福部原本要建置狼醫查詢平臺一再延宕,目前仍在找法源依據,醫改會緊盯建置進度,呼籲讓民衆保有是最基本的知情權與安全網絡社會。本報資料照片

鄭姓婦產科醫師因涉嫌性侵,遭通緝後棄保潛逃,再度讓婦產科醫師性平案件震撼社會;「狼醫」問題多年累積,屢屢引發公憤,卻始終缺乏有效遏止。醫療改革基金會批評,護短的體制正是惡行的溫牀,而衛福部規畫的「狼醫查詢平臺」進度卻一再延宕。衛福部今迴應,仍在找尋法源依據。

衛福部今年1月曾公開承諾,3個月內完成研議,但進度一再跳票;今年5月21日再度在立法院允諾一個月內提出規畫,截至今日期限已過,卻仍看不到具體成果。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質疑,主管機關對於性侵案件的態度消極,已嚴重損害病人權益,「難道病患就醫安全可以無限期拖延?」

林雅惠說,狼醫事件屢見不鮮,不僅嚴重破壞醫病之間的信任,更撕裂整體醫療專業形象。再者,專科醫學會至今沒有公開表態,沒有承擔責任,反而是青壯世代的醫師透過連署、聲明等行動,推動內部自省改革,才得以讓專業良知不被噤沒。

醫改會向專科團體代表喊話,應主動擔起專業自律的責任,公開承諾杜絕性暴力、捍衛醫療倫理。唯有嚴守職業道德,方能避免「劣幣驅逐良幣」,讓願意守護病人權益的好醫師,不被害羣之馬連累。

衛福部次長林靜儀說,上週召開醫師懲戒委員大會,強化地方衛生局和社會局間的橫向聯繫。由於過往類似爭議案件,常常發生社會局已經處理完,但是衛生局卻要等到判決纔會召開醫師懲戒委員會,導致進度落後,未來可望縮短懲戒委員會開會時間。

另外,林靜儀說,狼醫平臺需要找尋法源依據,會看現有法律是有可配合之處,並且研議公佈範圍是否只有醫師,或是其他醫事人員。

醫改會強調,建立可查詢醫師不當紀錄的平臺,是最基本的知情權與安全網絡社會;大衆應該繼續追問:我們要等到什麼時候,才能真正終結這樣的包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