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非洲豬瘟侵臺…醫曝「早晚的事」示警1疫病也恐再起
農業部昨宣佈臺中市梧棲區1家養豬場死亡豬隻檢體,經檢驗非洲豬瘟病毒核酸呈陽性反應,全場豬隻銷燬。本報資料照
臺中出現疑似非洲豬瘟病例,時事評論家、醫師沈政男認爲,非洲豬瘟的傳播,雖受到海洋阻隔,最終仍會渡海傳播,因此該病毒傳入臺灣其實是早晚的事;他更示警,傳統豬瘟已拔針一年,且傳染方式與非洲豬瘟類似也仍可能再次爆發。
沈政男指出,中國大陸早在2018年就爆發非洲豬瘟,東南亞也很快淪陷,民進黨政府信心滿滿,以爲在邊境強力圍堵,別讓非洲豬瘟病毒進來就會沒事,不料臺中梧棲一處廚餘養豬場仍出現了臺灣史上第一起非洲豬瘟疫情。
實際上,非洲豬瘟1920年代在非洲出現,然後慢慢傳,直到2018年纔在亞洲現蹤,陸續爆發疫情;不難看出,非洲豬瘟的傳播,顯然會受到海洋阻隔,最終仍會渡海傳播,因爲病毒能存活在豬肉內時間長久,若邊境防疫有漏洞就會傳進去。
沈政男認爲,百密終有一疏,因此非洲豬瘟傳入臺灣,本來就是遲早的事,接下來就看其他養豬場是否出現非洲豬瘟疫情,而這個可能性相當高。若其他地方沒有出現疫情,要等多久才能確認這起疫情結束?卻也是不知道,目前還很難回答。
他更推測示警,傳統豬瘟雖有疫苗,臺灣就是靠着打疫苗禁絕疫情,後來「拔針一年」,沒有打疫苗,也沒有疫情,才被宣告爲非疫區,但現在「拔針一年」,且傳染方式與非洲豬瘟類似,仍可能再次爆發。
至於非洲豬瘟爆發後能否再用廚餘養豬,沈政男說,現在問題是,全面禁止廚餘養豬就能完全清除嗎?恐是大問號,因爲豬跟人的生活相當密切,病毒即使不經由廚餘散播,也可能有其他管道;總之,對抗非洲豬瘟,要有長期抗戰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