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素控貨「藥局一劑難求」 黃金舜:應由部長主導協調、提高核價
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說,盼衛福部長石崇良邀集食藥署、健保署,討論如何提高胰島素覈價,才能解決問題。本報資料照片
國內短效胰島素出現供藥困境。專家指出,醫院多與藥廠簽有供藥合約,藥局則因使用量不如醫院且難以預期,無法與藥廠簽訂合約,而是向中盤商叫貨,一旦藥品供應吃緊,藥廠依約必須先供應醫院,社區藥局首當其衝。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金舜說,盼衛福部長石崇良邀集食藥署、健保署,討論提高胰島素覈價,才能解決問題。
黃金舜表示,臺灣注射胰島素病人很多,據估計,43%病人在藥局領取,因短效胰島素供應問題,廠商控貨,大型醫院與廠商簽有合約,可優先取得藥品,但地區醫院、診所及社區藥局,面臨拿不到藥窘境,政府應出面主導分配,否則藥局沒貨,病人持處方箋四處找藥,最終要跑回醫院領藥,也很不便。
「糖尿病人沒胰島素打,會有生命危險。」黃金舜表示,臺灣市場小,健保覈價也低,短效胰島素已從每劑253元下降至237元,面臨美國對等關稅策略,這只是冰山一角,預期缺藥問題還會接踵而來,加上胰島素廠商把產能轉往價格高、利潤好的減肥用藥瘦瘦針,胰島素利潤有限,國內核價又低,首當其衝。
黃金舜說,提高胰島素健保覈價至每劑250、260元以上,才能與國際競爭。他指出,修法改變控貨機制,鼓勵國內藥廠生產來解決缺藥,都緩不濟急,去年輸液缺藥時,最終也是提高價格,由國外以每瓶70、80元價格專案進口,遠高於健保覈價每瓶25元,食藥署、健保署應坐下來,由部長主導,討論如何解決問題。
臨牀藥學會理事長張豫立表示,胰島素須由醫師處方,對醫院而言,藥品供需容易從處方端調整掌握,若藥品已出現短缺,醫師通常就不會開立短缺藥品,問題相對單純;但若藥廠供藥不足需控貨時,依常理會先供應給有合約的醫院,否則可能衍生違約罰金,藥品整體量能不足時,社區藥局因未與供應商簽訂供應合約,通常會最先出現缺藥問題,病人自然需回到醫院領藥。
張豫立指出,這是自由市場必然現象,藥品短缺時,如何透過合理分配機制拿捏整體分配比率,需要不違反自由市場的運作原則,「大家再集思廣益,纔能有效解決分配問題。」
食藥署藥品組長王淑芬指出,因應短效胰島素缺藥,食藥署短期策略已請廠商爭取國際輸入量能,盼符合國內用藥需求,長期將扶植國內廠商「國藥國造」,針對藥品供應機制,已研擬「藥事法」修法,盼掌握藥品供應,適度調適及分配藥品,目標是讓醫院、診所、藥局均能拿到藥物,維持供藥穩定。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