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待就是16年!從打工做到管理職 這品牌如何留住員工
▲一待就是16年!從打工做到管理職,這品牌如何留住員工。(採訪撰稿/記者黃棱涵;攝影剪輯/記者姜國輝)
記者黃棱涵/採訪報導
「您好,歡迎光臨!要來個豬肉滿福堡加蛋餐嗎?」專業的服務、親切的笑容,是麥當勞員工的招牌魅力,這裡不僅有歡樂的工作環境與健全的培訓制度,更有滿滿的人情味,讓不少麥胞從工讀生做起,一待就待了十幾年。
▲專業的服務、親切的笑容,是麥當勞員工的招牌魅力。
▲麥當勞滿滿的人情味,讓不少麥胞從工讀生做起,一待就待了十幾年。
臺中沙鹿中棲餐廳經理賴品均回憶,自己在16歲時就加入麥當勞,第一個挑戰就是學習櫃檯作業,她笑說「櫃檯 POS 機餐點種類太多,根本背不起來,但背後總有強大的團隊隨時支援,這樣像家人般的氛圍,就是我留下來的原因。」
▲▼臺中沙鹿中棲餐廳經理賴品均,從16歲時就加入麥當勞,從工讀生一路做到餐廳經理。
一路走來16年,如今身爲餐廳經理的她,最有成就感的不僅是達成業績,更是成爲能帶領團隊的人,她分享最難忘的一刻,「有位家長曾對我說,『經理謝謝妳,把我的孩子交給妳我很放心」,這句話深深打動我,也讓我相信自己不只是經理,更是能陪伴、支持年輕人成長的人。」
▲麥當勞不只打造完善的本地培訓體系,還提供員工前往日本Working Holiday的機會。
麥當勞重視每一位員工的成長,不只打造完善的本地培訓體系,還提供前往日本Working Holiday的機會,讓員工在國際舞臺上累積經驗,拓展職涯視野。臺南金華餐廳副理何柏融分享,「很開心公司有這個計劃,原本以爲要去打工度假,就只能選擇離職,沒想到公司提供的機會,讓我在保有穩定職涯的同時,也能挑戰全新的環境。」
▲▼臺南金華餐廳副理何柏融開心表示,公司讓他保有穩定職涯的同時,也能挑戰打工度假的新環境。
回顧在麥當勞的11年,何柏融印象最深刻的,是升遷襄理那一年舉辦的家庭日,「我爸媽到餐廳觀摩時,媽媽邊哭邊說,她在我身上看到了職場上的成就感與責任心,並且放心把我交給麥當勞繼續發展」,何柏融坦言,媽媽的這番話成了他最大的動力,也成爲他持續努力、勇敢前進的養分。
▲何柏融回憶,升遷襄理那一年舉辦的家庭日,媽媽邊哭邊說,看到了他的成就感與責任心,這句話成了他最大的動力。
在麥當勞,不僅有資深員工能前往海外進修,新進員工同樣有機會踏上國際舞臺,進入「漢堡大學」參與國際課程,整合行銷羣品牌管理部協理陳柏諺指出,「一開始真的很驚訝,因爲這其實是相當進階的課程,很感謝公司給予加入僅一年多的新人這樣的機會。在課程中,我與來自不同市場的行銷負責人交流,還要分組完成報告並上臺發表,這是一段非常難得的經驗。」
▲▼入職僅一年多,整合行銷羣品牌管理部協理陳柏諺,就有機會前往「漢堡大學」參加國際課程。
麥當勞爲每一位想成長的夥伴,鋪好一條條專屬道路,讓每個人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舞臺。人力資本事業羣資深協理陳志豪指出,「對許多年輕人而言,麥當勞是他們的第一份工作,我們也自許要在這個階段,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工作價值觀,麥當勞擁有完整的訓練架構,讓每位加入的員工都能依照自己的學習進度、需求與興趣,選擇合適的課程與成長方向。」
▲人力資本事業羣資深協理陳志豪指出,麥當勞擁有完整的訓練架構,讓每位加入的員工都能選擇合適的課程與成長方向。
他進一步表示,依據統計,臺灣平均每80個人就有1人曾在麥當勞工作過,年齡層從16歲到80多歲都有,「這裡是一個跨世代的職場,我們希望打造多元共融的環境,讓不同身分與角色的同仁,都能在麥當勞找到屬於自己的定位。」
▲▼對許多麥胞而言,麥當勞不只是工作場所,更像是第二個家。
「以人爲本」是麥當勞最核心的價值。麥當勞相信,只有員工感到快樂,才能將快樂傳遞給顧客,對許多麥胞而言,這裡不只是工作場所,更像是第二個家,一個爲他們鋪好道路、勇敢追夢,並在自己的人生舞臺上,閃閃發亮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