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認證,三地通用”,外商跨區辦照最快1天辦好

新京報訊(記者陳琳)“原本需要重新公證認證,至少等15天左右。現在從珠三角到京津冀,全程‘無感’通關。沒想到在中國成立公司如此便捷高效。”一位在中國投資的肯尼亞企業負責人說。

近日,北京市豐臺區、浙江省杭州市、廣東省佛山市三地市場監管部門聯合簽訂的《開展外國投資者主體資格文件三地互認辦法(試行)》正式實施。

新規明確,在三地任一登記機關設立外商投資市場主體的外國投資者,已完成外國投資者主體資格證明覈驗的,該外國投資者再向其他兩地投資,只要提供由已設外商投資市場主體登記機關檔案部門出具的加蓋檔案證明章的主體資格文件複印件,就能實現“一次認證,三地通用”。此舉標誌着繼京津冀區域互認舉措實施以來,再次將互認機制延伸至長三角、珠三角兩大經濟圈核心區域,是在優化營商環境、推動區域協同發展等方面邁出制度性關鍵一步。

新政實施以來,肯尼亞外國投資者萬亞馬成爲首個受益者。他在佛山市設立了一家貿易公司,新政生效後,隨即向豐臺區市場監管局提交設立北京約瑟芬貿易有限公司的申請。當天,便憑佛山市市場監管局提供的主體資格文件複印件,在豐臺區政務服務大廳領取到了營業執照。

此次合作突破傳統政務服務地域限制,通過構建跨區域信息共享機制,有效破解外國投資企業跨地域投資需多次提交主體資格文件原件的痛點。

主體資格文件是各自國家主管機關出具的資格證明,此前辦理此類業務,外國投資者主體資格需要“一次一認證”,互認機制實施後,出具的任意一地“主體資格文件複印件”,即可替代傳統跨國公證認證文件。據測算,此舉可使企業辦理週期從15天壓縮至最快1天。

豐臺區市場監管局負責人表示,新政的通過,將“每個城市各自審覈”升級爲“一次審覈全域通行”,這不僅是政務服務的升級,更是向全球投資者釋放中國推進制度型開放的強烈信號。未來此舉的便利性可能催生出總部落在北京豐臺、研發放在杭州、供應鏈紮根佛山“三圈聯動”的產業鏈佈局,實現進一步釋放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發展潛能,構建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張彥君